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驳牓的意思、驳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驳牓的解释

亦作“駮牓”。晓示落选斥退的榜文。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梦》:“秘书郎 韩泉 善解梦, 卫中行 为中书舍人,时有故旧子弟赴选,投 卫 论属, 卫 欣然许之。駮牓将出,其人忽梦乘驴蹶坠水中,登岸而靴不湿焉。选人与 韩 有旧,访之。 韩 被酒半戏曰:‘公今选事不谐矣,据梦, 卫生 相负,足下不沾。’及牓出,果駮放。”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捷智·卫中行》引此文作“驳榜”。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驳牓”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1. 基本释义
    指古代用于晓示落选或斥退人员的官方榜文,通常张贴于公共场所以公示结果。其拼音为“bó bǎng”()。

  2. 字形变体
    该词在文献中亦写作“駮牓”或“驳榜”,属于异体字现象,常见于不同时期的典籍记载()。

  3. 历史用例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梦》中记载了一则故事:中书舍人卫中行曾许诺帮助故旧子弟通过选拔,但最终该人因梦境预示落选,结果榜文(驳牓)公布时果然被斥退。明代冯梦龙《智囊补》也引用了此案例()。

  4. 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科举、官员选拔等古代考核场景,具有公示淘汰者的功能,类似现代考试中的“落榜通知”。

需注意,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多作为历史文献研究或古风创作中的词汇。若需进一步了解其组词或相关用法,可参考古代汉语词典或权威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驳牓(bó bǎng)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驳斥、反驳,指对某种观点或论述进行否定、反对的行动或态度。 关于驳牓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它的部首是马,笔画数是13画。 驳牓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它的繁体字是駁謗,在古时的汉字书写中,马的部首形状稍有不同,且整个字形更加复杂。 以下是关于驳牓的例句: 1. 他对这个观点进行了驳牓。 2. 我们需要进行公正的驳牓,以保持思维的开放和多样性。 驳牓的组词、近义词、反义词如下: 组词:反驳、批驳、驳斥 近义词:驳斥、驳回、驳斥、批驳 反义词:劝说、赞同、附和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