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绳纹的意思、绳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绳纹的解释

古代陶器的一种纹饰。用缠有绳子的工具在陶坯上拍印而成,多在陶器的腹部。 中国 新石器时代和 殷 周 时代的陶器常有这种纹饰。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二节:“他们普遍地在单把鬲、斝、甗、罐等砂质炊器上拍印绳纹,其他容器有兰纹、方格纹或是素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绳纹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考古学术语与文化概念,其核心指代以绳索压印或滚压形成的纹饰,亦特指东亚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性陶器装饰及日本早期文化分期。以下从词义、考古实证及文化延伸三方面详解:


一、基本词义与特征

绳纹(拼音:shéng wén)字面指绳索缠绕或按压形成的纹路。其形态特征为:


二、考古学核心定义

在东亚新石器时代考古中,“绳纹”特指陶器表面以绳压技术制作的装饰纹样,代表中国与日本早期文明的工艺特征:

  1. 中国绳纹陶

    • 时期:距今约7000–5000年前,集中于黄河中下游(仰韶文化)、长江中游(大溪文化)等遗址。
    • 工艺:以麻绳或草绳缠绕陶拍,压印于陶坯,形成加固与装饰双重作用。
    • 典型器物:圜底钵、深腹罐等炊煮器,纹饰多分布于器腹及口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217页。

  2. 日本绳纹文化(縄文時代)

    • 分期:公元前14000年–公元前300年,以绳纹陶器为命名依据,是日本最早的文化分期。
    • 纹饰演变:早期为粗犷直线纹,中期发展出涡卷纹、火焰纹等复杂样式,体现狩猎采集社会的审美意识。

      来源:东京国立博物馆《縄文:1万年の美の鼓動》,2018年特展图录。


三、术语的文化延伸

“绳纹”一词衍生为日本文明起源的象征性符号:


四、现代语境中的使用

在工艺、艺术及设计领域,“绳纹”保留其原始工艺特征,常见于:

网络扩展解释

绳纹是古代陶器上常见的一种原始纹饰,其含义和特点可归纳如下:

  1. 定义与制作工艺
    绳纹是通过在陶坯半干时,用缠有绳子或草藤的工具(如陶拍)拍印形成的纹样,多位于陶器的腹部。这种工艺既加固陶坯,又形成装饰效果,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陶器的典型特征。

  2. 分类与形式
    根据绳纹粗细可分为粗绳纹和细绳纹;排列形式多样,包括纵向、横向、斜向,以及分段、交叉、平行等组合。例如战国浅腹豆上的绳纹与几何纹组合,体现了装饰手法的演变。

  3. 历史时期与分布
    绳纹最早见于磁山文化(约公元前6000年),盛行于整个新石器时代和殷周时期,至西汉逐渐消失。日本“绳纹时代”也以此类陶器命名,指代约公元前1万年至公元前300年的文化阶段。

  4. 文化意义
    除实用功能外,绳纹被赋予象征意义。如战国时期的浅腹豆纹饰,绳纹寓意“团结”,几何纹则象征文化传承与丰收。春秋时期的曾伯克父霝等文物也以绳纹体现社会凝聚力。

  5. 考古实例
    出土文物中常见绳纹陶器,如灰褐陶器表面的连弧状细绳纹、战国夹砂陶釜的刻划纹等,这些实证为研究古代工艺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权威考古资料或博物馆藏品记录。

别人正在浏览...

笔囊箥罗斥近慈姑惮避刀铭定命地支二虎八咭繁密革究根菜壶酒咕呶还玩何在画工回去豁罅将抚家书警鍊襟子积素九维惧骇馈馔撩是生非礼罗六龙栗楔轮膏每句韵蒙化瞑思苦想木处木丹昵词泥马渡江弄毫墨藕断丝连喷香兽漂沙疲瘦铺观迁落迁配钦和任堪僧残苏俄摊饭忘昏望云之情玩侮乡谱献仙音嚣鬨小女子胁诎燮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