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耳提面命 ”。 宋 刘克庄 《拟撰科诏回奏》:“词意有未稳处,仰荷明主亲洒奎画,不啻面命耳提。”参见“ 面命 ”。
面命耳提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形容教诲恳切、殷切叮嘱的情状。其核心含义为当面给予教导,贴近耳朵提醒,强调教育者谆谆教诲的细致与不厌其烦的态度。
字面构成
“面命”指当面指示或告诫,“耳提”指贴近耳朵提醒。两者结合,生动描绘了师长近距离、反复教导的场景,传递出教育者的责任心与受教者的被重视感。
引申意义
成语强调教诲的直接性与持续性,常用于形容长辈、师长对后辈的恳切指导。如《诗经·大雅·抑》中“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即体现此意,朱熹注解为“非徒面命,又附耳以叮咛之”,凸显耳提面命的细致入微。
《诗经》溯源
成语典出《诗经·大雅·抑》:“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此处借周王训诫臣民之辞,奠定“恳切教导”的语义基础。
▸ 来源:中华书局《诗经译注》(2015版)
历代沿用
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引程颐言:“若夫师友之功,虽贤于己,须是面命耳提。” 体现其在理学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 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朱子全书》(2002版)
规范性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形容恳切地教导,既当面指点,又贴近耳朵提醒,形容教诲殷切。”
▸ 来源:商务印书馆官网词典释义库
语用特征
王力《古代汉语常识》指出:“此类成语多用于尊长对晚辈的谆谆告诫,隐含‘诲人不倦’的儒家教育伦理。”
▸ 来源: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学参考》
《宋史·道学传》载程颢教学“终日端坐如泥塑人,及接人则浑是一团和气,面命耳提,惟恐其不入于善”。
如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张老师对学生面命耳提,连标点符号都逐一批注。”
权威参考文献
▸ 链接:http://www.cishu.com.cn/cihai/web/entry/detail?id=34567
“面命耳提”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miàn mìng ěr tí(部分资料中也被写作“耳提面命”,读音为ěr tí miàn mìng,两者含义相同)。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面含义
引申含义
形容教导者态度严肃、恳切,且不厌其烦,常见于长辈对晚辈的谆谆教导。
出处
源自《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并非只是当面教导,还提着耳朵叮嘱)。
语法功能
联合式结构,可作谓语、定语、状语,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如:“老师对学生面命耳提,希望他们铭记教诲”。
使用场景
通常用于描述长辈、上级或师长的教导,不适用于同辈之间,也不含贬义。
近义词
谆谆告诫、苦口婆心、循循善诱。
反义词
旁敲侧击、放任自流。
需注意该成语不用于平级关系,如“朋友之间面命耳提”属于错误用法,可替换为“直言不讳”等中性词。
百花亭半工半读贝裘标高惭怒恻惐猖肆晨提夕命断杀顿辱扼要反虏奉天氛氤阜盈告化子歌呗勾践郭公古涩寒蝉僵鸟行政诉讼护免胡子蹇亢狡展警黠记志孔棘款列狼崽连二灶六指儿隆岳路奠嫚駡鸟章牛金帕斯卡定律片子瞥裂披房芘芣迁凑千金菜气类榕厦圣令甩闲话水月镜花蜀山随从肃治汤勺头发汙垢下船限禁贤望肖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