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奉天的意思、奉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奉天的解释

奉行天命。《书·泰誓中》:“惟天惠民,惟辟奉天。”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作宫邑於 下洛 之阳,名相官曰尹。作《濩乐》,制质礼以奉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奉天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意义可从以下三个角度阐释:

  1. 历史地理概念

    “奉天”曾为中国东北重要城市沈阳的旧称。清代初期(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顺治十四年(1657年)设“奉天府”,取“奉天承运”之意,成为清代陪都。民国时期(1929年)改称“沈阳”,但“奉天”仍作为省级行政区名沿用至1929年。

  2. 古籍中的政治哲学概念

    在儒家典籍中,“奉天”指遵循天意治理国家。《尚书·泰誓》载“惟天惠民,惟辟奉天”,强调君主需秉承天命施行仁政。《汉书·礼乐志》亦有“王者承天意以从事”的表述,与“奉天”理念相通。

  3. 古代年号与建筑

    唐代昭宗李晔(891年)与西夏崇宗李乾顺(1101年)均使用“奉天”为年号,取“尊奉天命”的政治象征意义。北京故宫“奉天殿”(今太和殿)为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登基、朝会等重大典礼的场所,其命名源自“奉天承运”的皇权正统观。

网络扩展解释

“奉天”一词含义丰富,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含义

  1. 奉行天命
    该词最早源于《尚书·泰誓中》的“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意为君主受命于天,需遵从天意治国。此概念在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中被强化,强调帝王统治的合法性源于天授(如《春秋繁露》提及的“制质礼以奉天”)。

  2. 字义分解

    • “奉”:本义为恭敬地接受或遵从,引申为信仰、侍奉等;
    • “天”:指自然法则或至高权威,如《道德经》中“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二、历史与文献中的用法

  1. 古代政治语境
    常用于诏书开头的“奉天承运”,如明代圣旨首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表明帝王代天行政的权威。

  2. 地名演变

    • 唐代:指长安(今西安),作为帝王“奉天命”的都城象征;
    • 清代:设“奉天省”,辖今辽宁省大部,省治为奉天府(今沈阳);
    • 近代:1929年更名为辽宁省,沈阳改称“沈阳市”。

三、文化意义

  1. 象征皇权
    作为古代帝王正统性的核心表述,如“奉天”与“承运”结合,体现“君权神授”观念。

  2. 哲学与伦理延伸
    道家思想中,“奉天”亦指顺应自然规律,如《道德经》强调“有余以奉天下”的治理理念。

“奉天”既包含政治哲学中“遵天命”的核心内涵,也通过地名变迁反映历史沿革,兼具文化象征与实用功能。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或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尚书》《春秋繁露》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哀平奥林匹克环白衫宝璧八字没见一撇贝玑博古家沧流氅毦城大陈粟箠抶攧钱迭荡冬叶咄喏耳舱二昆方处浮光裘负阻告教个中公生明恭惟桂枝片玉寒怆浩繁好善恶恶黑枣黄连树江田即代机电金额钜屏媿悔乐湛龙威燕颔螺冈毛手毛脚貉一丘盘络疲惫起奸棋艺软香温玉乳牀僧伽像善财勝殘去殺师慕守望双转马书会头版土官文锋相尤小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