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奉天的意思、奉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奉天的解释

奉行天命。《书·泰誓中》:“惟天惠民,惟辟奉天。”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作宫邑於 下洛 之阳,名相官曰尹。作《濩乐》,制质礼以奉天。”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奉天”一词含义丰富,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含义

  1. 奉行天命
    该词最早源于《尚书·泰誓中》的“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意为君主受命于天,需遵从天意治国。此概念在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中被强化,强调帝王统治的合法性源于天授(如《春秋繁露》提及的“制质礼以奉天”)。

  2. 字义分解

    • “奉”:本义为恭敬地接受或遵从,引申为信仰、侍奉等;
    • “天”:指自然法则或至高权威,如《道德经》中“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二、历史与文献中的用法

  1. 古代政治语境
    常用于诏书开头的“奉天承运”,如明代圣旨首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表明帝王代天行政的权威。

  2. 地名演变

    • 唐代:指长安(今西安),作为帝王“奉天命”的都城象征;
    • 清代:设“奉天省”,辖今辽宁省大部,省治为奉天府(今沈阳);
    • 近代:1929年更名为辽宁省,沈阳改称“沈阳市”。

三、文化意义

  1. 象征皇权
    作为古代帝王正统性的核心表述,如“奉天”与“承运”结合,体现“君权神授”观念。

  2. 哲学与伦理延伸
    道家思想中,“奉天”亦指顺应自然规律,如《道德经》强调“有余以奉天下”的治理理念。

“奉天”既包含政治哲学中“遵天命”的核心内涵,也通过地名变迁反映历史沿革,兼具文化象征与实用功能。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或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尚书》《春秋繁露》等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奉天

奉天是一个汉字词汇,拆分部首为奉(人)和天(一)。

笔画分别为4画和4画。

奉天源自中国古代的典籍《尚书大传·舜典》,意为尊敬天命、顺应天意。在历史上,奉天也曾用作国号和地名。

奉天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奉天

在古代,奉天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相比稍有不同。例如,古时候奉天的写法为「奉天」。

以下是一些关于奉天的例句:

1. 凡事应当奉天顺命,不可违背自然之道。

2. 他深信只有奉天圣旨,才能治理国家。

一些与奉天相关的词汇和短语:

组词:奉命、奉献、奉行、奉公守法。

近义词:尊天、顺天、顺天应人。

反义词:违天、逆天。

别人正在浏览...

安淳霸据补褂参军抄身秤量出口輴车大帛第十二夜枓栱独贵独贱钝冥儿女之情发恼芙蓉面勾染狗追耗子光碌碌嘓啅嗥嗥豪武恒山蛇滑雪郊虞借词结论京八寸郡袭惧然兰章掠拷灵象历指龙蛇之诗逆顺翲忽奇门遁甲青芊穷幽七字谱骚困色丝虀臼讪谑声嗓神至之笔絁裘数奇不遇思旧廷策通电突隙顽鲁文轸我仪吴余鲙详肯下旬郄兵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