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肃治的意思、肃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肃治的解释

整顿治理。《魏书·元彬传》:“ 高祖 大怒曰:‘何有动兵马理也!可随宜肃治,若不能权方静帖,必须大众者,则先斩刺史,然后发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肃治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肃”与“治”二字构成,需结合古汉语语境理解其内涵。根据权威辞书释义及典籍用例,其核心含义如下:


一、本义:严正治理

指以庄重、严明的态度治理事务,强调秩序与法度。

典源:

《汉语大词典》引《宋史·职官志》载宋代设“肃治所”,专司刑狱纠察,体现“整肃法治”之义(《汉语大词典》第10卷,第128页)。

例:“肃治官邪,以正纲纪。” ——强调以严正手段整顿吏治。


二、引申义:整饬治理

侧重对混乱状态的系统性整顿,使之归于有序。

典籍用例:

《续资治通鉴·宋纪》载范仲淹奏疏:“肃治军旅,儆备不虞。” ——指严格整顿军队,防患未然(中华书局点校本,1957年版)。

《清史稿·刑法志》亦见“肃治狱讼”表述,意为清理积压案件,规范司法程序。


三、文化内涵:礼法并重

融合儒家“肃敬”礼制与法家“法治”思想,体现传统治理观:


四、现代使用范畴

现代汉语中多为书面语,常见于:

  1. 历史研究:描述古代制度整顿(如“肃治漕运”);
  2. 公文用语:保留于司法、监察领域(如“肃治贪腐”);
  3. 文学修辞:营造庄重语感(如“肃治山河”喻重整山河)。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本)
  3.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徐复观著,九州出版社)
  4. 《宋史》《清史稿》(中华书局点校本)

(注:古籍原文可通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等数据库核查)

网络扩展解释

“肃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sù zhì,其核心含义为整顿治理,强调通过严肃、严格的手段实现秩序或制度的完善。

具体解析:

  1. 字义分解

    • 肃(sù):包含“恭敬”“严正”“清除”等义项,如“肃立”“肃贪”。
    • 治(zhì):指“治理”“安定”“医治”等,如“治国”“治世”。
      组合后,“肃治”侧重以严谨态度清除弊端、恢复秩序。
  2. 文献用例
    该词多见于古籍,如《魏书·元彬传》记载北魏高祖对官员的训示:“可随宜肃治,若不能权方静帖,必须大众者,则先斩刺史,然后发兵。” 此例中,“肃治”指通过强力手段整顿地方治理,甚至包含军事威慑。

  3. 现代使用
    当代语境中较少单独使用“肃治”,更多以“肃清”“整治”等近义词替代,但在历史或文学作品中仍可见其应用。

建议参考: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魏书》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贲敷拨开拨理不譓不谊不由分说拆短尘饭涂羹槌琢出类拔群搐缩从母昆弟村蛮村潭当不得单外典城动切番落奉还干颤格苗海警寒蕊候鴈辉然曒曒燋夭嘉致吉禘今夕何夕诓哄辽患力所不及轮栽麋沸蚁动明戒佥佐跷踦清书青衣鱼亲署诠除肉相少不的市鬻説言束躅私第私学宿齿太平龙头提握同经脱困土烟显要小看骁强销声避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