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侵官的意思、侵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侵官的解释

[encroach on another's duty] 侵犯他人的职守

以为侵官。——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为侵官。

详细解释

超越权限而侵犯其他官员的职权。《左传·成公十六年》:“国有大任,焉前专之?且侵官,冒也;失官,慢也;离局,姦也。”《国语·晋语八》:“ 伯华 曰:‘外有军,内有事。 赤 也,外事也,不敢侵官。’” 韦昭 注:“非其官而与之,为侵官。” 宋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四:“惟不準其参刻保举,以杜侵官之渐。”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侵官”是汉语词汇,指超越自身权限侵犯其他官员的职权或职责范围的行为,常见于古代政治语境。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侵官”指侵犯他人的职守或职权,即越权干预不属于自己职责的事务。例如,宋代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提到“不为侵官”,强调改革未越权。

  2. 历史出处与演变

    • 最早见于《左传·成公十六年》:“侵官,冒也;失官,慢也。”意指越权是僭越,失职是怠慢。
    • 《国语·晋语八》记载伯华所言“不敢侵官”,表明古代官员对职权界限的重视。
  3. 具体表现与后果
    侵官行为可能导致政务混乱,例如官员擅自处理非本职事务,或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如《三国志》中提及“侵官害民”的案例)。

  4. 相关例子

    • 王安石变法时,司马光指责其“侵官”,认为新政机构(如制置三司条例司)侵夺原有官员职能。王安石则反驳称“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 现代延伸含义可指代任何越权行为,如行政或企业管理中的职责混淆。

该词强调职权界限的重要性,古代多用于批判政治越权,现代亦可引申至组织管理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二

侵官

侵官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侵”和“官”两个字组成。

1. 拆分部首和笔画:

- 侵字的部首是人,总笔画数为9。

- 官字的部首是宀,总笔画数为8。

2. 来源:

侵官一词来源于古代社会,指的是非法、无理取闹地干预或者侵犯官方或官员的权利,对于官方的正常运作产生干扰。

3. 繁体:

侵官的繁体写法是「侵官」。

4.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侵官的写法没有太大变化,基本上与现代汉字写法相同。

5. 例句:

他的行为被视为对政府的侵官行为。

6. 组词:

- 官员

- 官方

- 官衔

- 官僚

7. 近义词:

- 干涉

- 打扰

- 干预

8. 反义词:

- 尊重

- 合作

- 遵守

侵官一词形容的是对官方的非法干预行为,常常用于描述一些不法行为对于官方机构的干扰和损害。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