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扪心无愧的意思、扪心无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扪心无愧的解释

扪:摸;愧:惭愧。摸着胸口自问,毫无惭愧之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扪心无愧"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行为正直、问心无愧的状态。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字源与基本释义

  1. 字义拆解:

    • 扪:动词,意为"抚摸"(《说文解字》:扪,抚持也)。
    • 心:指良心、内心。
    • 无:否定词,表示"没有"。
    • 愧:指惭愧、愧疚。
    • 整体字面义:用手抚摸胸口自问,内心没有愧疚。
  2. 成语本义:指行为光明磊落,自我反省时内心坦然,毫无羞愧不安之感。强调主观道德自律的完成状态。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扪心无愧(mén xīn wú kuì):摸着胸口自问,毫无愧色。形容行为正直,心地坦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

    表示行为正直,内心坦然,毫无愧疚。常与"问心无愧"互释。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缩印本)[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8.)

三、文化内涵与用法

  1. 儒家伦理体现:

    成语蕴含儒家"慎独"思想,强调个人在独处时仍能坚守道德准则(参考《礼记·大学》"君子必慎其独也"),体现内在道德自觉性。

  2. 典型语境:

    • 自省表达:如"此事我扪心无愧,任由他人评说"。
    • 德行评价:如"他一生清廉,退休时坦言扪心无愧"。
    • 对比用法:常与"问心无愧"互换,但"扪心"更强调肢体动作带来的意象感。

四、经典用例

  1. 古代文献:

    唐代白居易《和梦游春诗》:"扪心无愧畏,腾口有谤讟。"(抚摸内心毫无愧疚畏惧,即便遭人诽谤亦坦然处之)

    (来源:[全唐诗]卷四三七,中华书局1960年版)

  2. 现代用例:

    巴金《随想录》:"我扪心自问,在创作中从未蓄意伤害任何人。"

    (来源:巴金. 随想录[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7.)

网络扩展解释

“扪心无愧”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扪心”和“无愧”两部分组成:

  1. 扪心
    “扪”意为用手按、摸,“心”指胸口或内心,字面意思是“用手触摸胸口”,引申为自我反省的动作。例如“扪心自问”即通过触摸胸口象征性地拷问自己的良心。

  2. 无愧
    “无”表示否定,“愧”指愧疚、羞惭,合意为“没有感到愧疚的事”,强调内心坦荡、没有亏欠。

整体含义
指经过自我审视后,认为自己的行为或决定符合道义,没有需要自责或羞耻的地方。常用于表达对自身品行的自信或对他人质疑的回应。

用法与语境

注意
此词强调主观的自我认知,实际行为是否真正符合外界道德标准需结合具体情境判断。若需更权威的出处或例证,建议进一步查阅古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奥秽萹豆诐说博爱不迭不期然而然僝工朝宗骋马吃孽酬接答蕃书东王父杜茎山分杪拊缶傅会趺架贵邦邯郸枕合正回述撝退讲校坚厉寂谧金牀浚稽山老叟礼际邻熟流灌笼炉买官鬻爵马首欲东名次末脚幕竿弄丸女叔凄悲切树倒根清夷起腻畎田宂赋山崩水竭食辨劳薪市工肆器四月所作所为探虎穴通患枉夺微言闲情逸志鲜缛撨犷犀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