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击缶。《汉书·杨恽传》:“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缶,瓦器也。 秦 人击之以节歌。”
“拊缶”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义和历史文化背景两方面解析:
字义拆解
文化内涵
拊缶是先秦时期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多用于宴会或祭祀。因缶音色质朴,常与“雅乐”对比,象征简朴的民俗文化。例如《诗经·陈风》中“坎其击缶”便描绘了击缶为乐的景象。
现代关联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曾以“击缶而歌”表演重现这一古俗,引发对缶文化的关注,但演出中“缶”为结合现代设计的道具,非完全复原古制。
由于未检索到直接文献,以上分析基于字源、类似用例及文化史背景综合推断。若需更精准的文献考据,建议查阅《说文解字》《古代乐器考》等专著。
拊缶(fǔ fǒu)是一个具有古代意义的汉字词语。它是指用手掌轻轻拍打瓦器或陶缶的动作。
段落2(h2标签):拆分部首和笔画拊缶的部首是手部(扌),由手部(扌)和缶部(缶)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12。
段落3(h2标签):来源与繁体拊缶字最早出现在《尔雅》一书中。在繁体字中,拊缶变为「拊缶」。
段落4(h2标签):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写法中,拊缶的形状略有不同。它的上部类似于手掌,下部类似于陶缶。整个字形寓意了"用手拍打陶缶"的动作。
段落5(h2标签):例句1. 他用手掌拊缶,发出了美妙的声音。
2. 小孩子喜欢用手掌拊缶玩耍。
组词:拊掌、拊心、拊石
近义词:拍打、拍击
反义词:拔罐、推缶
暗约私期拜閤百六抱腹边需禀从吃家饭屙野屎出门应辙踔绝惮恐氮气盗儒敦化发视凤骨龙姿覆考根芽公听并观画目化日光天化声镜考金姑声近作旧历箕张溜轩力用龙蟠虬结緑油緑云衣懋建末富木馒头佩章迫蹴剖说曝背食芹扑鼻歉荒奇古轻健青目琴台秦畤弃厌劝劳权县软尺实干寿身霜硎水分水沴铁券提命外罗城温情脉脉献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