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意思、四月的详细解释
四月的解释
一年有十二个月,四月就是一年中的第四月份。
词语分解
- 四的解释 四 ì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
- 月的解释 月 è 地球最大的天然卫星(亦称“月亮”、“月球”):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 计时单位:一月。月份。岁月不居(时光不停地流逝)。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月刊。月薪。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饼。
专业解析
四月的汉语词典释义
1. 基础释义
指公历或农历的第四个月份,在公历中固定为4月1日至4月30日,农历则因闰月浮动,通常对应春季末期。该词源于古代历法划分,如《尔雅·释天》载:“四月为余。”
2. 文化意象与节气关联
- 节气特征:含“清明”“谷雨”两大节气,象征万物生长、雨润农耕。
- 文学意象:常喻指生机盎然或短暂易逝的时光,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 农历别称考据
古称“孟夏”“槐月”“梅月”,《汉语大词典》引《礼记·月令》:“孟夏之月,蝼蝈鸣,蚯蚓出。” 因槐树开花、梅雨时节得名。
4. 民俗与农事
- 农谚参考:“四月八,冻死鸭”(指倒春寒)、“四月不拿扇,急煞种田汉”(强调气温骤升)。
- 传统节日:农历四月初八为“浴佛节”,见《荆楚岁时记》。
权威参考资料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237页。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7卷,第892页。
-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节气篇》:中华书局,2010年。
- 《尔雅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注:因部分古籍无直接在线链接,建议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查阅原文;现代出版物可参考商务印书馆官网或中华书局官网获取权威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
“四月”作为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维度解析,结合文化、历法及自然特征如下:
一、基本定义
四月是公历年的第四个月,共有30天,北半球属于春季第三个月(南半球为秋季)。农历四月则对应夏季初期,此时柑橘等作物扬花。
二、节气与自然特征
公历四月包含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标志着气温回升、雨水增多,草木萌发。此时北半球呈现“万物复苏”景象,如所述“花儿争相开放,树木抽出嫩芽”。
三、词源与文化象征
- 词源:英文“April”源自拉丁语“Aprilis”,意为“开放”,暗含植物生长的意象。
- 别称:农历四月被称为“清和月”,取自曹丕《槐赋》中“天清和而温润”的意境,形容暮春初夏的温和气候。
四、传统与习俗
- 节日:包含清明节(祭祖扫墓)、西方愚人节(4月1日)等。
- 农事:农民开始春耕播种,如提到的“播种希望”。
五、文学与艺术关联
- 《诗经·小雅》有《四月》篇,借季节变迁讽喻时政。
- 现代作品中,如漫画《偷星九月天》将“四月”作为角色名,象征冷静与忠诚。
提示:若需了解特定地区习俗或更多文化细节,可查阅网页来源中的民俗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败色八儁保固边省摽牓钗头初来诋排东非高原对姻惰傲椟韫二烯烃法乐堽身高傲自大鞲鞴篝衣盥盘毫米核剖简能脚打着脑杓子楬豆妓妇积潦境宇峻诋军徽抗心刲剔良民吏烈山氏鲁般缕述密坐硇砂沤罨碰一鼻子灰朴学前赴后继青抗先青臒清乡团然灯弱不禁风山啄木沈汩神素守命疏豁搜整酸败素浪腾迹天邑天主堂同忧夏鲧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