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时东夷国名。《管子·小匡》:“北至 孤竹 、 山戎 、 秽貉 、 拘秦夏 。”《史记·匈奴列传》:“ 汉 使 杨信 於 匈奴 。是时 汉 东拔 秽貉 、 朝鲜 以为郡,而西置 酒泉郡 以鬲絶 胡 与 羌 通之路。” 张守节 正义:“即 玄菟 、 乐浪 二郡。”
“秽貉”(或作“秽貊”)是古代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地区两个族群的统称,具体可分为以下两个层面的解释:
秽貉是“秽人”与“貊人”(貉人)的合称,属于东北亚古代民族:
需注意两个易混淆的用法:
部分网络内容将“秽貉”与道德批判挂钩,但根据权威历史研究(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料),该词始终为民族学概念,与道德评价无关。建议在学术讨论中优先参考《史记》《山海经》等原始文献及专业考古研究。
秽貉是一个词语,指的是不道德、卑劣、肮脏的人或行为,并且有一定欺骗性质的。通常用来形容行为不端的人,含有贬义。
秽貉由3个部首组成:禾、豸、犭。它的总笔画数为15画。
秽貉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秽意指污秽、不洁,貉指貉子,是一种类似狸猫的动物。由于貉在古代被认为是贪婪、狡诈、狡猾的动物,因此将二者组合在一起,形容行为不端的人。
秽貉的繁体字为穢貉。
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秽的古代写法为穢,貉的古代写法为貆。
1. 他的行为不仅卑劣,而且又有欺骗性质,真是个彻头彻尾的秽貉。
2. 这个人表面上看似正直,实际上却暗地里做了许多秽貉之事。
秽罪、秽行、亵渎、肮脏、污秽等。
卑鄙、恶劣、恶心、卑贱、下流。
正直、高尚、清白、洁净、纯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