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秽貉的意思、秽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秽貉的解释

古时东夷国名。《管子·小匡》:“北至 孤竹 、 山戎 、 秽貉 、 拘秦夏 。”《史记·匈奴列传》:“ 汉 使 杨信 於 匈奴 。是时 汉 东拔 秽貉 、 朝鲜 以为郡,而西置 酒泉郡 以鬲絶 胡 与 羌 通之路。” 张守节 正义:“即 玄菟 、 乐浪 二郡。”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秽貉”(或作“秽貊”)是古代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地区两个族群的统称,具体可分为以下两个层面的解释:

一、族群统称

秽貉是“秽人”与“貊人”(貉人)的合称,属于东北亚古代民族:

  1. 地理分布:主要活跃于中国东北(今辽宁、吉林一带)及朝鲜半岛北部,最早见于商周时期文献,如《史记》记载燕国“东绾秽貉、朝鲜之利”。
  2. 文化特征:
    • 经济以农耕和渔猎为主,西周时期已种植黍类作物;
    • 社会组织处于原始社会晚期,战国时期逐渐形成定居聚落;
    • 后期融入夫余、高句丽等政权,成为其民族构成的重要部分。

二、语义辨析

需注意两个易混淆的用法:

  1. 历史误读:汉代文献中“秽貉”可能被泛化为对东北异族的统称,但据现代研究,秽族与貊族实为不同部族,貊族分布更广,从山东半岛至东北均有踪迹。
  2. 现代讹用:极少数非权威资料(如)将“秽貉”解释为“品行不端之人”,但这一用法缺乏文献支持,可能是对古词义的曲解或混淆。

三、相关争议

部分网络内容将“秽貉”与道德批判挂钩,但根据权威历史研究(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料),该词始终为民族学概念,与道德评价无关。建议在学术讨论中优先参考《史记》《山海经》等原始文献及专业考古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二

秽貉的意思

秽貉是一个词语,指的是不道德、卑劣、肮脏的人或行为,并且有一定欺骗性质的。通常用来形容行为不端的人,含有贬义。

拆分部首和笔画

秽貉由3个部首组成:禾、豸、犭。它的总笔画数为15画。

来源

秽貉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秽意指污秽、不洁,貉指貉子,是一种类似狸猫的动物。由于貉在古代被认为是贪婪、狡诈、狡猾的动物,因此将二者组合在一起,形容行为不端的人。

繁体

秽貉的繁体字为穢貉。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秽的古代写法为穢,貉的古代写法为貆。

例句

1. 他的行为不仅卑劣,而且又有欺骗性质,真是个彻头彻尾的秽貉。

2. 这个人表面上看似正直,实际上却暗地里做了许多秽貉之事。

组词

秽罪、秽行、亵渎、肮脏、污秽等。

近义词

卑鄙、恶劣、恶心、卑贱、下流。

反义词

正直、高尚、清白、洁净、纯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