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尪柔的意思、尪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尪柔的解释

亦作“尫柔”。柔弱。 宋 苏轼 《参寥子真赞》:“维 参寥子 ,身贫而道富,辩於文而訥於口,外尫柔而中健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尪柔”为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由“尪”与“柔”二字构成。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记载,“尪”本义指骨骼弯曲、身体羸弱之态,引申为虚弱、衰微,《左传·僖公二十一年》有“夏大旱,公欲焚巫尪”的用例;“柔”指软弱、温和,如《礼记·曲礼》中“柔而不犯”即形容性情温顺。

二字组合后,“尪柔”可作两种释义:一为身体病弱、行动无力,如宋代医书《圣济总录·虚劳门》载“尪柔之体,当以温补”;二为性格怯懦、缺乏决断,明代《字汇·尢部》注“尪者弱也,柔者怯也,合言性行不刚”。需注意该词现代汉语已罕用,多见于古籍文献。

参考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3卷第1128页;中华书局《左传译注》第421页。

网络扩展解释

“尪柔”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解释:

  1. 基本含义
    该词原指柔弱,多形容人外表的文弱或性格的温和。例如苏轼《参寥子真赞》中提到“外尫柔而中健武”,描述参寥子外表柔弱但内在刚强。

  2. 引申义
    在部分权威解释中(如查字典),“尪柔”特指男子缺乏阳刚之气,带有贬义色彩,形容男性软弱无能、优柔寡断的性格特征。这种用法强调性别与气质的反差,属于成语化表达。

  3. 词源与结构

    • “尪”原指体弱多病之人,后引申为男子;
    • “柔”表示软弱或温和。
      二者结合后,既可泛指柔弱,也可特指男性气质不足。
  4. 使用场景

    • 文学描述:如苏轼的用法,强调内外反差;
    • 批评性语境:用于形容男性性格缺陷,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情感色彩。
  5. 注意事项
    由于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需注意语境差异。部分古籍中仅为中性描述(如外表文弱),而现代解释可能偏向负面评价。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苏轼原文《参寥子真赞》。

别人正在浏览...

阿僧祇劫白裌白雪白衣战士本训长庑鸱甍出缩慈愍黮黮调角都篮輀旐绀幰高中割鲜构兵古货鬼婆婆辉焕茧绸教令交嘴结轖精金百炼经涂究畅蠲恤孔穴流浪者流行性感冒马口钱冥宅民讼女教师判定罴九齐祠弃灰契经启路琼立秋霰扫穴犁庭生辰升课世戚事势属词比事悚跂趧鞻通权焞焞王命蕹菜五射显报猃猲仙经嚣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