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宿猾的意思、宿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宿猾的解释

一贯奸猾不逞之人;巨恶。《后汉书·皇甫规传》:“凡诸宿猾、酒徒、戏客,皆耳纳邪声,口出諂言,甘心逸游,唱造不义。”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旬朔内,坊市姦偷宿猾,慑气屏跡。”《明史·黄宗载传》:“巨奸宿猾,多謫戍 铜鼓 、 五开 间,阴持官吏短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宿猾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典籍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核心释义

宿猾(sù huá)指长期作恶、狡诈成性的奸恶之徒。其中:

二、典籍例证

  1. 《明史·海瑞传》

    记载海瑞任应天巡抚时“锐意兴革,清丈田亩,颁一条鞭法,意在挫抑豪强”,其中打击对象即包括“势家宿猾”,指长期倚仗权势欺压百姓的地方恶霸。

  2. 清代方志用例

    如《福建通志》载官员整顿民风时“惩宿猾,安良善”,凸显该词在治理语境中与“良善”对立,代指危害社会稳定的惯犯。

三、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第3卷,第128页.

    (释义核心依据)

  2. 许慎. 《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 1963:卷七下,第152页.

    (“宿”字本义溯源)

  3. 张廷玉. 《明史》[M]. 中华书局, 1974:卷二百二十六,第5927页.

    (典型文献用例)

  4. 郝玉麟. 《福建通志》[M]. 清乾隆刻本:卷六十五,名宦志.

    (历史语境佐证)


注: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典籍引用采用通行版本页码。因古汉语词汇的考释需依托原始文献,此处未提供网络链接,读者可依据标注的纸质文献来源进一步查证。

网络扩展解释

“宿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长期积累狡猾品性的人或行为,通常形容心机深沉、阴险狠毒的恶人。这一概念既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格特质(如“宿猾之徒”),也可直接指代奸猾的巨恶。

二、字义分解

三、历史渊源

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皇甫规传》中“凡诸宿猾、酒徒、戏客”的记载,唐代赵璘《因话录》和《明史》中也有使用案例。古代文献多用于指称长期作乱的地方恶势力或官场中的奸佞之辈。

四、使用场景

  1. 文学描写:常见于历史小说或政论文章,形容老谋深算的反派角色。
  2. 社会评论:现代可用于批判长期盘踞在某个领域的奸恶势力(如黑恶组织)。
  3. 日常比喻:偶尔引申比喻隐藏极深的阴谋或陷阱(需结合语境)。

五、发音注意

存在两种读音分歧:

例证补充

《明史·黄宗载传》中“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的用法,印证了该词特指需要朝廷专门处置的积年恶徒。

别人正在浏览...

邦谍哔啰差委鸱彜踟跦丑扇春江葱昽打揢,打揢儿掉羽丁产洞隙亸免飞蝇垂珠飞云丹風性服惨庚弟骨貌海门汉麻黄緜黄中内润滑七擦会明浑一似挢然絜操九疑旧族俱瞻坎宫列采履约茂年逆邪浓淡帕腹排练盘木起舵七言戎务如梦如痴撒鸭子商法甚而神林诗派受直死求白赖司职吏酸号虽故岁蚀土蠭土妓勿齿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