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门簿的意思、门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门簿的解释

(1).山川田地登记簿。《朱子语类》卷二:“《禹贡》亦不可考其次第,那如经量门簿?所谓门簿者,载此一都有田若干,有山若干。”

(2).来客登记簿,留名簿。 明 汤显祖 《紫钗记·权嗔计贬》:“昨日开榜,有个 陇西 李益 中了状元,细查门簿,并无此人姓名。书生狂妄如此,可恼!可恼!”《儒林外史》第二七回:“若到 扬州 ,只在道门口门簿上一查,便知道我的下处。”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禁忌》:“服制之家不登贺,不立门簿。虽有亲宾来拜謁者,亦不答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门簿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的词汇,指古代官府或大户人家用于登记访客信息的专用簿册。根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记载,门簿最初出现于宋元时期,主要功能为记录来访者姓名、官职、到访时间等信息,属于古代社交礼仪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文书形式。

从结构上看,门簿通常由三个核心部分组成:封面的题署(注明机构或宅邸名称)、内页的登记表格(含日期、访客信息栏)、尾部的签章处(需经主管官吏或家主核验)。这种文书形制在明清时期趋于规范化,明代《大明会典》记载各级衙门均需配备门簿,作为考课官吏政务的重要依据。

现代语言学研究显示,门簿作为特殊的古代登记文书,其价值不仅体现在行政管理层面,更蕴含丰富的社会语言学信息。通过分析门簿中的称谓变化、拜访事由记载等,可考证不同历史时期的官职制度演变和社交礼仪特征。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光绪年间军机处门簿原件,为研究晚清官僚体系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门簿”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历史词汇,其解释需结合不同历史文献和场景:

一、基本释义

  1. 山川田地登记簿
    主要用于记载某一地区的土地、山川等资源信息。例如《朱子语类》卷二提到:“所谓门簿者,载此一都有田若干,有山若干。”。这种用法多见于古代行政管理中,用于资源统计。

  2. 来客登记簿/留名簿
    指记录访客姓名的簿册,常见于官府、宅邸的门房。如清代《福惠全书》记载,督学使设置“循环门簿”记录生员出入衙门的情况;《儒林外史》中也提到通过道门口的“门簿”查询住处。


二、历史演变


三、应用场景

  1. 官方管理:用于户籍、土地资源统计。
  2. 社交礼仪:清代春节拜年时,宅门设簿记录访客姓氏(《清嘉录》)。
  3. 科举制度:核查考生身份,防止冒名顶替。

提示:如需查看更多文献原文或考证细节,可参考《朱子语类》《福惠全书》等古籍,或访问汉典等权威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碍面子八冲班敍宝饵报效表现並事餐风饮露侧重撤换趁期陈思思捶胸顿脚绰俏餈筒蟷蜋地栗迩陜芬兰人格化苟全性命寒装熇然解悬襟腑镜头金鐀金石交沮短絶学蜡笺领要龙斿乱羣谩辞梅派灭国谬荐貉道哪吒鸟耍黔桂铁路衢国首疾书介蒐畋缩俎铁市铜印忘家狗王务顽游伪物屋架吴中四杰衔橛魈鬼小巧玲珑心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