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蒙求的意思、蒙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蒙求的解释

[initiate] 《易·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指蒙昧的人求我不断解决疑难。后来用“蒙求”做启蒙的书名。如唐代李翰有《蒙求》,宋朝周守忠有《历代名医蒙求》,清朝王筠有《文字蒙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蒙求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词义演变及经典用例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甲骨文字形像「草木初生,覆盖于土」,本义为萌发、幼稚无知。《说文解字》释为「王女也」,段玉裁注引申为「幼稚暗昧」㊟。在《周易·蒙卦》中,「蒙」象征童蒙未启的状态,如「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指孩童主动向师长求教㊟。

  2. 本义为「皮衣」,后假借为「寻求」。《说文》:「求,索也。」引申为探问、学习㊟。


二、词义解析

综合古代文献与权威辞书,蒙求的核心含义为:

  1. 童蒙求知(基础义)

    指幼童主动寻求知识启蒙。如唐代李翰编纂的启蒙读物《蒙求》,书名即取「童蒙求我」之意,强调学习者自发求问㊟。

  2. 启蒙教材代称(引申义)

    因李翰《蒙求》以四字韵语讲述历史典故,成为后世蒙学范本,「蒙求」渐泛指启蒙教材。如《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仿《蒙求》体例者,不可胜数」㊟。

  3. 教育方法论(深层义)

    体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二程遗书》云:「童蒙求我,非我求童蒙…师者当待其诚心求教而后应之。」㊟


三、典例佐证


四、现代延伸

当代语境中,「蒙求」仍用于:

  1. 传统文化教育领域,如《新编蒙求》等教材命名;
  2. 比喻对基础知识的渴求,如「科技蒙求」等创新用法㊟。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3152页「蒙」字条、第10301页「求」字条。

㊟ 《周易正义》,[魏]王弼注,中华书局影印阮元校刻本。

㊟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类书类》,中华书局,1965年。

㊟ 《二程遗书·卷十八》,[宋]程颢、程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 《蒙求集注》,[唐]李翰,中华书局《蒙学要义》丛书,1991年。

㊟ 《教童子法》,[清]王筠,收录于《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6年。

㊟ 《中国传统蒙学书目》,徐梓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网络扩展解释

“蒙求”一词的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类解释:

一、作为启蒙教育术语及书名

  1. 词源与基本含义
    源自《易经·蒙卦》的“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意为蒙昧之人主动向智者求教以解惑。后演变为指代启蒙教育的经典文本,用于儿童识字和知识启蒙。

  2. 历史上的“蒙求”类书籍
    唐代李翰的《蒙求》是最早的代表作,以四言韵文形式讲述历史掌故,成为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教材。宋代周守忠的《历代名医蒙求》、清代王筠的《文字蒙求》等均沿用此名,内容涵盖医学、文字学等领域。

二、可能的引申或特殊用法

部分词典(如)提到“蒙求”作为成语时,可表示“通过虚假请求欺骗他人”,但这一用法在多数权威典籍中未明确记载,可能属于特定语境下的引申或误用,需结合上下文谨慎判断。

“蒙求”的核心含义与古代启蒙教育密切相关,特指通过经典文本引导蒙昧者学习。若需引用其潜在贬义,建议核实具体语境或参考更多权威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谤咎别离橙蟹吃糖此生殚洽大晒遏絶二氧化物法儿防饷芳誉防主樊孙風泵夫妻无隔宿之仇光学钱谷蟊过酒阖导后尧婆化化牋坏人坏事澴波黄桐将飞翼伏焦霹雳佼黠狡黠进度祲寻麂眼恇攘累累量程粱肉连轸钌甃免徒复作愍哀木幔能寒呢喃瓢箪匹亚囚桎三阳圣辰舌桥不下石履试习寿骨受块水緑四海承风天宠挑包通欵纤柳西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