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声讨的意思、声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声讨的解释

[denounce;condemn] 公开谴责,用语言文字讨伐

声讨敌人罪行

详细解释

(1).谴责罪行,加以讨伐。《清史稿·安和亲王岳乐传》:“以 三桂 悖逆反覆,将募兵声讨, 三桂 死,乃止。”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一节:“次年三月,北府兵将领 刘裕 、 刘毅 、 何无忌 等从 京口 、 广陵 起兵,声讨 桓玄 。”

(2).指公开谴责(敌人的罪行)。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三章二:“ 朱元璋 竟然站在他所反对的 元 朝政府立场声讨敌人了,由此也可以看出 朱元璋 这一方面实在举不出 张士诚 什么罪状。”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声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通过言语或文字公开谴责、讨伐某人或某事物的行为,常用于表达对不公、罪行或错误行径的强烈不满。例如:

二、词语结构

三、使用场景

  1. 社会事件:如对侵略者、黑心商家的集体谴责;
  2. 历史与文学:常见于檄文、抗议声明中,如吴晗《朱元璋传》中的用法。

四、与相似词的区别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出处,可参考权威词典类网页(如查字典、乐乐课堂)。

网络扩展解释二

声讨(shēng tǎo)一词的意思是公开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强烈不满和批评,通常是因为对方有不道德或不公正的行为。拆分部首是“口”和“廴”,笔画为11画。 “声讨”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使用,它是通过将两个字合并而成的。其中,“声”表示声音或嘈杂的声响,“讨”表示惩罚或惩治。合在一起,表示通过声音或言辞来惩治某人或某事。 在繁体字中,“声讨”保持了和简体字相同的写法,没有发生变化。不过,繁体字的口语拼音为“sēng”和“tóu”,而不是简体字的“shēng”和“tǎo”。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在《康熙字典》中,声讨的写法为“聲討”。而在《说文解字》中,它的写法为“吟讨”,其中“吟”表示嘟囔或咏叹。 以下是声讨一词的例句: 1. 公众纷纷发表声明,声讨这起丑恶事件。 2. 许多人集会示威,表示对政府的声讨和不满。 3. 这篇文章对某位名人的行为进行了声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一些与声讨相关的词语包括: 1. 批评: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不满和指责。 2. 谴责: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极度不满和谴责。 3. 抗议:表示公开反对某人或某事并要求改变的行动。 与声讨相对的反义词是表扬,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赞赏和肯定。 总之,声讨一词通过声音和言辞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强烈不满和批评,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使用。拆分部首为“口”和“廴”,拼音为“shēng tǎo”,笔画为11画。在繁体字中保持了相同的写法,在古代汉字中可能有不同的写法。一些与声讨相关的词语包括批评、谴责和抗议。而与声讨相对的反义词是表扬。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