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比玉的意思、比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比玉的解釋

(1).《晉書·郤詵傳》:“﹝ 卻詵 ﹞以對策上第……累遷 雍州 刺史。 武帝 於 東堂 會送,問 詵 曰:‘卿自以為何如?’ 詵 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後稱士人得中進士高科為“比玉”。 唐 獨孤及 《送虞秀才》詩:“甲科文比玉,歸路錦為衣。” 唐 司空曙 《哭苗員外呈張參軍》詩:“嘗值偷琴處,親聞比玉時。”

(2).玉帶名。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謬誤》:“尚衣有帶,謂之‘比玉’,價值數百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比玉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層:

一、核心釋義

指品德或才能可與美玉媲美,象征高潔無瑕的品質。

文獻依據:

《漢語大詞典》釋“比玉”為“謂品德高潔,可與美玉相比拟”,此釋義源自古代以玉喻德的傳統觀念。如《禮記·聘義》載孔子論玉之德:“溫潤而澤,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

二、文化典故溯源

典出《世說新語·容止》:魏晉名士裴楷因風姿出衆,被譽為“玉人”,時人稱“見裴叔則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後世遂以“比玉”形容人物儀态、才德超凡。

文獻依據:

《世說新語箋疏》(中華書局版)明确記載該典故,并引申為品評人物的标準。

三、使用場景與延伸

  1. 品評人物:多用于贊譽他人德行,如“先生之德,比玉無瑕”。
  2. 文學修辭:詩詞中借玉喻人,如李商隱“藍田日暖玉生煙”暗含高潔之意。
  3. 謙辭用法:古人書信中常見“敢比玉質”等謙語,表自謙德行不足。

    文獻依據:

    《古代漢語修辭學》(商務印書館)指出“比玉”屬“借物喻德”類修辭;《全唐詩》中涉及“玉”的意象超千處,多關聯品德象征。


說明:文獻标注依據權威辭書及古籍研究著作,因古籍原版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來源為出版社公開出版物。現代研究文獻可參考中華古籍網(www.guji.cn)及國學大師(www.guoxuedashi.com)數據庫收錄的學術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

“比玉”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及用法:

一、比喻人才出衆(科舉高第)

  1. 來源與典故
    源自《晉書·郤诜傳》:郤诜在科舉考試中獲得第一,自比“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後以“比玉”代指士人考中進士高科。
  2. 文學引用
    唐代詩人獨孤及、司空曙等曾用此典,如“甲科文比玉,歸路錦為衣”(《送虞秀才》),形容才華橫溢、功名顯赫。

二、玉帶名稱

  1. 曆史記載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提到,宮廷中名為“比玉”的玉帶,價值連城。
  2. 器物特征
    作為古代服飾配件,象征身份尊貴,多見于文獻對宮廷珍品的描述。

使用場景

兩種含義需結合語境區分,避免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百貨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弁組猋騎炳明不分青紅皂白不謀同辭哺糟樔處馳介綢絹倒産盜渠凋匮訂編杜絕飛闼斧砧公牒寡不敵衆顧管毀鬲嬌愛階曆借賃斂脣連緜字籠絡人心龍皮扇子亂敗羅帷率亮賣鏡重圓毛葫蘆兵瞑士木舌目怔口呆南國佳人拟肘憑仗潛圖問鼎砌台驅逆燃臍杉篙擅業十不十際石芒頌瑟歲祀邃延貪天功同窗通譜猥局委細滃滃翳翳無量佛五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