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似蔷薇的树。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上:“丛有似蔷薇而异其花,叶稍大者,时人谓之枚櫰,实语讹强名也,当呼为梅槐,在灰部韵,音回……玫瑰,瑰亦音回。案《江陵记》云:‘ 洪亭村 下有梅槐树,尝因梅与槐合生,遂以名之’今似蔷薇者,得非分枝条而演胤哉?”
“梅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一种形态类似蔷薇的植物。以下是综合不同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梅槐(拼音:méi huái)是一种与蔷薇科植物相近的树木,其花朵和叶片形态类似蔷薇,但花叶略大。根据唐代李匡乂的《资暇集》记载,梅槐最初因发音讹误被称为“枚櫰”,后修正为“梅槐”,属灰部韵,读音为“回”(与“玫瑰”的“瑰”同音)。
名称来源与记载
该名称源自梅树与槐树的合生现象。据《江陵记》描述,洪亭村曾有梅树与槐树共生,后枝条演化成独立树种,故得名“梅槐”。这一名称既反映其植物学特征,也包含历史语言演变的痕迹。
植物特征
梅槐的枝叶丛生,花形似蔷薇,叶片较蔷薇稍大,属于观赏性较强的植物。现代部分资料提到其花朵可鲜食或干制,但这一用途多见于民间说法,未明确见于权威植物学记载。
拓展说明
需注意,“梅槐”与“槐花”功效(如清热解毒、降血压等)的描述常出现混淆。实际上,传统文献中“梅槐”主要指树木本身,相关药用记载多属现代引申,建议结合专业资料进一步考证。
若需了解梅槐的植物分类或具体生态特征,可参考《中国植物志》等权威资料。
梅槐是一个中文词汇,指的是梅花与槐树的结合。这个词的意思是梅花盛开的时候,正好是槐树的枝条上。
梅槐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木”和“艹”,部首分别表示木材或树木和植物。笔画一共有13画,表示写这个词需要连续划13画。
梅槐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在古代的诗词中,梅花和槐树分别被称为清雅和悠闲的象征。梅花通常象征纯洁和坚韧,而槐树被赞美为亲民、朴实和宽容。因此,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梅槐这个词汇。
在繁体字中,梅槐的写法是「梅槐」,整体保持不变,只是字形略有不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过去,汉字的结构和形状更加繁复,字体也不规范。因此,当代的梅槐在古代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然而,尽管这种变化,梅槐的内涵和意义仍然保持一致。
1. 听闻近村梅槐已开,盛夏之际仍散发阵阵幽香。
2. 我喜欢在梅花盛开的时候,沐浴在槐树下的清凉之中。
梅花、槐树、梅雨、槐花、梅园、槐梢等。
槐梅、梅黄、梅韵等。
梅柳、梅杏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