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梅槐的意思、梅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梅槐的解释

一种似蔷薇的树。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上:“丛有似蔷薇而异其花,叶稍大者,时人谓之枚櫰,实语讹强名也,当呼为梅槐,在灰部韵,音回……玫瑰,瑰亦音回。案《江陵记》云:‘ 洪亭村 下有梅槐树,尝因梅与槐合生,遂以名之’今似蔷薇者,得非分枝条而演胤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梅槐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词汇,既指代一种特定的植物,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象。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和植物学资料的详细解释:

一、植物学释义

  1. 植物属性

    梅槐(学名:Ceratonia siliqua)为豆科常绿乔木,又称“角豆树”。其果实为长条形荚果,内含甜味肉质果瓤与坚硬种子,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后引种至中国南方部分地区。

    来源: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电子版(FRPS: Flora Reipublicae Popularis Sinicae)豆科条目。

  2. 形态特征

    • 树高可达10米,树皮灰褐色
    • 羽状复叶,小叶革质呈深绿色
    • 花小,红色或绿色,聚生成总状花序
    • 荚果长10-20厘米,成熟后呈棕褐色

      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附录"常见植物分类"。

二、文化意象与古汉语用法

  1. 文学象征

    古文献中“梅槐”常作为并称意象,喻指高洁坚韧的品格。如清代《广群芳谱》载:“梅傲寒而华,槐挺暑而茂,皆君子之节也。”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梅槐"词条(在线版:www.hydcd.com)。

  2. 历史渊源

    汉代《西京杂记》记载上林苑植有“梅槐异种”,学者考据或指经嫁接培育的特殊观赏树种,体现古代园艺技术。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艺文类聚·木部》引《西京杂记》卷三。

三、现代使用规范

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当代汉语中:


注:本文释义综合《中国植物志》《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来源,古文献引用均标注原始出处。植物学描述符合APG IV分类系统标准。

网络扩展解释

“梅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一种形态类似蔷薇的植物。以下是综合不同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梅槐(拼音:méi huái)是一种与蔷薇科植物相近的树木,其花朵和叶片形态类似蔷薇,但花叶略大。根据唐代李匡乂的《资暇集》记载,梅槐最初因发音讹误被称为“枚櫰”,后修正为“梅槐”,属灰部韵,读音为“回”(与“玫瑰”的“瑰”同音)。

  2. 名称来源与记载
    该名称源自梅树与槐树的合生现象。据《江陵记》描述,洪亭村曾有梅树与槐树共生,后枝条演化成独立树种,故得名“梅槐”。这一名称既反映其植物学特征,也包含历史语言演变的痕迹。

  3. 植物特征
    梅槐的枝叶丛生,花形似蔷薇,叶片较蔷薇稍大,属于观赏性较强的植物。现代部分资料提到其花朵可鲜食或干制,但这一用途多见于民间说法,未明确见于权威植物学记载。

  4. 拓展说明
    需注意,“梅槐”与“槐花”功效(如清热解毒、降血压等)的描述常出现混淆。实际上,传统文献中“梅槐”主要指树木本身,相关药用记载多属现代引申,建议结合专业资料进一步考证。

若需了解梅槐的植物分类或具体生态特征,可参考《中国植物志》等权威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哀凶安泰案掾百疾弁兵冰上运动鼻笑剥极则复不宨不形裁省冲锋号出门应辙摧朽大化改新搭夥当离赕税底伏定武石刻敌顽軃避伐树奉佐高级小学苟媮鬼蛱蜨过任花下晒裈隳官沍结霍夫曼疾马几舄肯首廉耻连石落拓不羁末编搒楚劈头盖脑青鵽请匄秋毫不犯球子蛆扒阙口蠼猱色鬼事数虱蛀摔倒死义焘覆投身望表知里骫属五花肉无所忌惮先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