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出门合辙。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 中国 则地大物博,交通未盛。学者每闭门造车,出门应辙,常非有所承而后起者也。故其学界为无数平行线形。”
“出门应辙”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字面解释
指出门前应根据道路情况调整车辙(车轮痕迹),引申为行动前需做好充分准备,顺应实际情况制定策略。
比喻义
强调才学或思想需符合社会需求,如梁启超在《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提到学者应避免“闭门造车”,而要让学问“出门应辙”,即适应时代发展。
适用于强调计划性、适应性的语境,例如:
该成语兼具行动策略与思想适应性的双重内涵,核心是强调“准备”与“契合”,既有实用性指导,也包含对社会参与度的呼吁。
《出门应辙》是成语,“出门”指出外门外;“应辙”指应于作为车轮行进的轨道。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遇到某种情况或问题时,要有针对性地对策,遵循一定的规律或原则处理事情。
《出门应辙》可以拆分为:“出”、“门”、“应”、“辙”四个部首。
其中,“出”字的笔画数为5画;“门”字的笔画数为8画;“应”字的笔画数为6画;“辙”字的笔画数为9画。
《出门应辙》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韩非子·微子》这本书。在这本书中,讲述了一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子泽被困在他家的门里,而他儿子却能够行走不误。
繁体字“出門應轍”。
在古时候,汉字《出门应辙》的写法和现代略有不同。其中,“出”字在古代有两个写法,一种是类似于“几”的字形,下面有三横的横。另一种写法是“几”字下面两个横,类似于现在的“二”字。另外,“应”字在古代写法中的竖划也有变化。
1. 遇到问题要及时总结经验,出门应辙。
2. 在创业的道路上,要根据市场需求出门应辙。
3. 面对困境,我们需要灵活应用各种方法,出门应辙才能成功克服。
1. 出发
2. 出口
3. 出示
4. 应对
5. 应时
6. 辙车
7. 辙痕
8. 辙乱
9. 辙轮
10. 辙迹
应机立断、见风使舵、灵活应变
刻舟求剑、照本宣科、固步自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