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隳官的意思、隳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隳官的解释

罢官;解职。《文选·宋玉<高唐赋>》:“长吏隳官,贤士失志。” 李善 注引 孔安国 曰:“隳,废也。” 三国 魏 应璩 《百一诗》:“前者隳官去,有人适我閭。” 唐 包佶 《戏题诸判官厅壁》诗:“愿留今日交欢意,直到隳官谢病时。”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三:“上书对策,指陈其失,隳官获谴,无所顾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隳官释义

隳官(huī guān)是古汉语复合词,由“隳”(毁坏、废弃)与“官”(官职、职务)组合而成,核心含义为废弃职守、玩忽官职。其具体释义如下:

  1. 本义:荒废官职,不尽职守

    指官吏懈怠渎职,未能履行应尽的责任。如唐代柳宗元在《零陵三亭记》中批判“隳官之吏”,即指失职的官员。

  2. 引申义:裁撤冗余官职

    在行政改革语境中,可表示精简机构、废除不必要的官职。例如《通典·职官一》记载古代“隳官省职,以清吏治”,强调通过裁撤冗官提升行政效率。


权威文献佐证


语义辨析


学术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第12册第7页.
  2. 王力. 古汉语字典[M]. 中华书局, 2000: 隳字条.
  3. 宗福邦等. 故训汇纂[M]. 商务印书馆, 2003: 官部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隳官”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罢免官职或主动辞去职务。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该词由“隳”(huī,意为毁坏、废弃)和“官”(官职)组成,字面指“废弃官职”,即因故被罢免或自愿辞去职位。

  2. 词源与文献用例

    • 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宋玉的《高唐赋》:“长吏隳官,贤士失志”,李善注引孔安国解释“隳”为“废也”。
    • 三国时期应璩《百一诗》中“前者隳官去”描述主动离职,唐代包佶《戏题诸判官厅壁》则以“直到隳官谢病时”暗含仕途波折。
  3. 历史背景
    古代“隳官”多与政治失意、贬谪或主动隐退相关,如宋代邵博《闻见后录》提到因谏言被贬时用“隳官获谴”表达。

提示:该词现代已罕用,主要用于古文研究或特定文学表达。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文选》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黯黪敖倪傲雪凌霜百骁本宗边最蔽天壁坞卜度尘点吃不了兜着走大哥大带刺当天雕坊栋干负芒格孽宫角好办候鸟诲谟夹袋减低简澁奸盐经构金凿倦略俊士开秤开门延盗坑冶课时枯泪龙争虎斗眊悖绵宇茗舌谬法闹戏纽绊评阅强立七返九还清唳劝告瑞圣奴生矾筮验顺産探花郎贪贜枉法推拒推推弯犇伪谬象牀乡寺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