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草名。即决明。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决明》:“此马蹄决明也……茎高三四尺,叶大於苜蓿,而本小末奓,昼开夜合,两两相帖。秋开淡黄花五出,结角如初生细豇豆,长五六寸。角中子数十粒,参差相连,状如马蹄,青緑色,入眼目药最良。”《广群6*芳6*谱·卉谱四·苹》:“叶大如指顶,面青背紫,有细纹,颇似马蹄决明之叶。”参见“ 决明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马蹄决明汉语 快速查询。
马蹄决明(学名:Cassia obtusifolia L.),又称钝叶决明,是豆科决明属的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名称源于其荚果形态扁长、微弯,形似马蹄,故得名“马蹄决明”。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植物特征及药用价值三方面详解:
“马蹄”喻指其荚果外形如马蹄状;“决明”源自传统药用功效,《本草纲目》载:“此物有明目之功,故名决明。”其名称直观体现了形态与功能的结合。
来源:《本草纲目·草部·决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校注本)。
形态
来源:《中国植物志·第39卷》(科学出版社,1988年)。
分布
原产热带美洲,现广泛栽培于中国华东、华南等地,常见于山坡、路旁。
来源:《中华本草·第4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马蹄决明的成熟种子“决明子”为传统中药,主要功效包括:
来源:
需注意“马蹄决明”与同属植物“决明”(Cassia tora L.)形态相似,但前者小叶更宽、荚果更长,药用常互通。
来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科学出版社,1972年)。
“马蹄决明”一词的解释需从植物学和语言文化两个角度综合理解:
一、植物学释义
基本定义
马蹄决明是豆科植物决明的别称,其种子因形似马蹄而得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其形态特征:茎高约1米,叶片昼开夜合,秋季开淡黄色花,种子呈青绿色,排列如马蹄状。
药用价值
其种子(决明子)性平、味咸,传统医学中常用于治疗眼疾,如青盲、夜盲、结膜炎等,可内服或外敷。例如,与地肤子配伍可缓解夜盲,炒制后外敷可消眼部红肿。
二、语言文化释义
部分词典将其引申为成语,形容“事实明确、不容置疑”。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语境判断是否为比喻表达。
马蹄决明主要指药用植物决明,名称源于种子形状;少数语境下可表“显而易见”之意。如需进一步了解其药方或植物特性,可参考《本草纲目》等典籍。
百遶别是昌基谄祭从不翠空村俚当典道教电话会议盯防泛酒风禁根本法个人混合泳规规默默顾山钱还盖旱船汗牛充屋嚎咷候风坏压猾役积极经济才局踀恐惧来假粮糒料鬭镣竈离宫别寝笠毂黎萌捧毂推轮泼剌弃绝穷阴畎疆搉虑瑞徵三达丧家犬沙和尚烧煿烧羹饭士敏土使驿手技手文水髩顺敍窕货调频广播图功温源谷无存济嚣虚隙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