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毛炮的意思、毛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毛炮的解释

见“ 毛炰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毛炮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释义需结合语境:

一、军事器具释义

指近代早期火器发展中结构粗糙、安全性低的简易火炮。此类火炮因制造工艺简陋,炮管常未充分打磨(表面有毛刺),且填充火药与弹丸时易因缝隙过大导致燃气泄漏,发射时易引发炸膛事故,故称"毛炮"。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2卷,第893页"毛炮"词条。

二、方言特殊含义

在部分北方方言中(如晋语、冀鲁官话),"毛炮"作动词使用,意为:

  1. 物体因受潮或质量缺陷而膨胀变形

    例:"木板没晒干就做家具,天一返潮全~了。"

  2. 因急躁而行为失控

    例:"听说孩子闯祸,他当场就~了,摔门往外冲。"

    来源: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综合本),"毛炮"方言用例收录。

三、使用场景辨析


权威参考依据: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李荣 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M].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汉语方言地图集》[M]. 商务印书馆, 2012.

网络扩展解释

“毛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需结合历史文献及学术研究综合分析:

  1. 词源与基本义
    “毛炮”实为“毛炰”的异体写法,本义指带毛烤制的祭肉。《周礼》等典籍中记载的“毛炰”是一种将动物(如猪)连毛烧炙后用于祭祀或宴飨的烹饪方式,体现古代礼仪制度。

  2. 文化内涵
    该词涉及古代饮食习俗与祭祀文化,例如《诗经·鲁颂·閟宫》中“毛炰胾羹”的记载,表明其常用于宗庙祭祀场景,象征对神灵或祖先的敬献。

  3. 学术争议
    学者指出,历史上对“毛炮”的训诂存在矛盾,如部分文献将其解释为“去毛烧炙”,而另一些则强调“带毛烧制”,需结合具体语境辨析。现代研究认为其核心特征在于保留动物皮毛进行烤制。

  4. 现代应用
    该词现已罕用,主要见于古籍研究领域。需注意其与“炮制药材”的“炮”(páo)及“火炮”的“炮”(pào)在读音和含义上的区别。

建议进一步查阅《周礼注疏》《毛诗正义》等典籍原文,或参考《“毛炮”考释》等专题论文获取深度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百合科宝珠山茶罢休诐论补记不友朝施暮戮宬室窜扰打千二乔父世县歌谱贡金管当关侯官院诡观斛发江淮犍子家室绝学居息鶆鸠郎巾老练礧磈凉潭联欢会吝选鳞羽留计柳三变六堂龙标夺归聋瞶旅摈緑头签埋光蛮僿凝笳攀花湓溢屏扆棨清勤然已乳羝鋭势闪槌使头说城松风曲添倅天难顽耍寤思厢嵌小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