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蟊螟的意思、蟊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蟊螟的解释

危害庄稼的两种害虫。语出《诗·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 毛 传:“食心曰螟……食根曰蟊。” 明 方孝孺 《存养斋记》:“视私欲为蟊螟,俾无害其嘉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蟊螟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复合结构的古语词汇,其含义需从词源学和历史文献角度进行解析。该词由“蟊”和“螟”两个表意字符组成,均属虫部,体现了汉字形声结合的造字特点。

从《汉语大字典》记载来看,“蟊”本指食禾根之虫,《诗经·小雅》有“去其螟螣,及其蟊贼”的描述,注疏中将其解释为“食根曰蟊”;“螟”则特指蛀食禾心的害虫,《尔雅·释虫》记载“食苗心,螟”。两者合称“蟊螟”,在《农政全书》等古籍中常泛指危害农作物的各类害虫,如明代徐光启曾论述:“蟊螟之害,当以深耕去之”。

在语义延伸层面,“蟊螟”被赋予社会批判色彩。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申其义,喻指“害民之吏”,《宋史·食货志》亦以“朝有蟊螟”比喻祸国殃民的官吏。这种由具象到抽象的语义演变,体现了汉语词汇“以物喻人”的修辞传统。

语音方面,“蟊螟”读作máo míng,二字均为阳平调,符合汉语双声连绵词的音韵规律。现代语言学家王力在《汉语语音史》中指出,此类叠韵词常见于古代农谚,具有音义相协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
  2. 《诗经·小雅·大田》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徐光启《农政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4.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浙江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蟊螟”是一个汉语复合词,指两种危害农作物的害虫。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二者合称“蟊螟”,泛指对庄稼造成双重危害的虫类。


2.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汉代毛亨注释:“食心曰螟,食根曰蟊。”()
此处“蟊贼”与“螟螣”并列,均指不同种类的农业害虫。


3.现代用法


4.相关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害虫分类,可参考农学文献或《诗经》注释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拜容卑以自牧鞭箠表极躃躃策数侧艳超前绝后撤蔀车鞅次对道经厂登仙电话亭甘旨高拱宫后灌庙鬼号谷驹毫颖鹤蜕鸿消鲤息候雁慌张户辚货儿霍嫖姚火体扈业骄狞击断基极己饥己溺金刀旧家利适沦塞禄饩旅逸马鞍形名公巨卿闹音音内辅钦风轻言覰探软心肠若敖撒气涉想丝蠒送还趚趚贪慕脱尾鲜德献技先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