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骄纵凶猛。 前蜀 贯休 《观怀素草书歌》:“天马骄狞不可勒。东却西,南又北。倒又起,断復续。” 清 蒲松龄 《驱蚊歌》:“万翼塞户相喧争,屋烟既尽仍骄狞。”
“骄狞”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拼音为jiāo níng,主要用于形容人或动物骄纵凶猛、难以约束的状态。
基本含义
指性情骄横且带有凶猛的特征,常见于文学作品中。例如:
用法与语境
多用于书面语,强调“骄纵”与“凶恶”的双重特性,常修饰动物(如天马、蚊虫)或人的行为,带有贬义色彩。
近义词与关联词
类似词汇包括“骄横”“凶猛”等,但“骄狞”更突出两者结合的特质,属于较冷僻的文学用词。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用法分析,可参考汉典或沪江词典等来源。
《骄狞》是一个形容词,常用来形容人或动物表现出傲慢、凶狠的样子。骄狞的人或动物通常面带威胁或嘲讽的表情,显得十分嚣张和恶劣。
《骄狞》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骨和犬。
骨的笔画数为 9,犬的笔画数为 4。
《骄狞》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的词合并而成,其中,“骄”意为傲慢、自负,“狞”意为凶狠、狰狞。
《骄狞》的繁体字为「驕獰」。
在古时候,「骄狞」可以用「驕獰」或「驕韙」来表示。
1. 他面带骄狞的笑容,让人不寒而栗。
2. 那只凶狠的狼显现出骄狞的神态,让人胆寒。
1. 骄傲:表示自豪和自满,有时带有不逊的意义。
2. 狰狞:形容面目狰狞可怕,凶恶狂暴。
3. 傲慢:指因自大而看不起他人,态度高傲。
4. 恶劣:形容态度或行为极其恶劣,不怀好意。
1. 威胁:表示对他人造成威胁或危险。
2. 嘲讽:含有讥笑或嘲笑的意味。
3. 凶恶:形容凶狠、残暴或恶劣。
1. 谦逊:表示态度谦虚和谦卑。
2. 和善:形容友好、温和、和悦的态度。
3. 和蔼:表示和善、亲切,容易相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