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不被任用的贤人。语本《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毛 传:“ 宣王 之末,不能用贤,贤者有乘白驹而去者。” 孔颖达 疏:“言有乘皎皎然白驹而去之贤人,今在彼大谷之中矣。”《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那时天下乂安,万民乐业,朝有梧凤之鸣,野无谷驹之叹。”
“谷驹”是一个源自《诗经》的典故性词语,其含义与古代贤才未被任用的境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语来源与字面解析
该词出自《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其中“白驹”指白色的骏马,象征贤能之士;“空谷”则暗喻贤者因未被朝廷任用而隐退山林的状态。
比喻意义
“谷驹”比喻未被重用的贤人。据汉代毛亨对《诗经》的注解(毛传),周宣王末期政治衰落,贤者如白驹般离开朝廷,退居山谷,表达了对人才埋没的惋惜。
历史背景与延伸
这一典故反映了古代“贤者隐逸”的社会现象,常被后世文人用于批判统治者未能善用人才。例如,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中“野无谷驹之叹”一句,借以描绘政治清明、人才得用的理想局面。
文学与语言应用
在古典文献中,“谷驹”多用于诗词或议论性文本,通过含蓄的意象表达对时政的隐喻批评,成为中华文化中“怀才不遇”主题的典型符号之一。
此词承载了古代知识分子对政治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思考,兼具文学美感与历史批判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