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shape of a saddle——a falling-off between two peak periods] 马鞍子的形状——用来形容或比喻两头高起、中间低落的事物
两头高起中间低落的形状。多比喻事物发展曲折、有起伏。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编者问》:“1956年各项建设事业上的‘马鞍形’实际上就是一个悲剧。”《*********报》1974.2.2:“一年来二连党支部抓大事经历了一个‘紧-松-紧’的过程,粮食产量也出现了一个‘高-低-高’的‘马鞍形’。”
“马鞍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一、字面形态 指物体形状类似马鞍,表现为两端高起、中间凹陷的曲线结构。例如:数学中的双曲抛物面(形似马鞍,被称为“马鞍面”)。
二、比喻意义 用于描述事物发展的起伏状态,常见于以下场景:
三、文化应用 该词在文学和口语中常被引用,例如郭沫若曾用“马鞍形”形容1956年中国建设事业“发展—调整—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生动传达了事物螺旋式上升的哲学内涵。
四、发音与结构
总结来看,该词既是具象的形态描述,也是抽象的过程隐喻,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
“马鞍形”是指形状如同马鞍的物品、物体或天然结构。它形容的是一种凸起呈弯曲形状的物体,具有两侧高而中间低的特点。
“马鞍形”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马(马头部)和革(皮质部分)。它的总笔画数为15画。
“马鞍形”这个词的来源是由于它的形状酷似马鞍,因此得名。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馬鞍形」。
在古代汉字中,汉字“马鞍形”的写法没有大的变化。由于字形的相对固定性,其古代写法与现代写法基本相同。
1. 这片山区具有马鞍形地势,地势陡峭而狭窄。
2. 这个坐垫的形状像马鞍一样,非常舒适。
3. 蚪蝌仿佛马鞍形,游动在水中。
组词:马鞍、马鞍状、马鞍垄断、山马鞍、马鞍山、鞍形公路等。
近义词:马蹄形、鞍状、鞍形状。
反义词:平坦、平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