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克已奉公的意思、克已奉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克已奉公的解释

克己:克制、约束自己,克制住自己的私心;奉公:以公事为重。约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为重。比喻一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

出 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 例 

6*6*东《中国共6*6*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已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克已奉公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克己奉公”的正确写法应为“克己奉公”(用户提问中的“已”为笔误),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成语释义 由“克己”和“奉公”两部分组成:

二、历史出处 最早见于南朝范晔《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三、近义词对比 | 成语 | 侧重点 | 示例场景 | |------------|---------------------------|-----------------------| | 奉公守法 | 遵守法规处理公务() | 公务员依法办事 | | 公而忘私 | 完全舍弃个人利益() | 抢险救灾舍小家顾大家 | | 廉政无私 | 强调廉洁属性() | 官员拒收贿赂 |

四、经典典故 东汉名臣祭遵虽出身豪门,却将朝廷赏赐全部分给士兵,自己家中无余财,成为践行这一品德的典范()。

五、现代意义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将“克己奉公”列为党员干部应具备的重要品质,强调其现实指导价值()。该成语至今仍被广泛用于褒扬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克已奉公

克已奉公这个词是指能够克服自我的私利,以公共利益为重,勤勉、尽职、尽责地履行自己的公务。它是一种褒义词,表示一个人有着高度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拆分部首和笔画

克已奉公这个词由“克”、“已”、“奉”、“公”四个字组成。其中,“克”是部首,它有4画;“已”是部首,它有3画;“奉”是部首,它有8画;“公”是部首,它有4画。

来源和繁体

克已奉公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儒家提倡个人修养并奉行公共道德,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繁体字中,“克”、“已”、“奉”、“公”四个字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例如,在杨凌坡出土的楷书《兰亭序》碑文中,可以看到“克”字的写法和现在稍有差异;而“已”、“奉”、“公”字的写法基本保持一致。

例句

1. 作为一名公务员,他克已奉公,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

2. 这位企业家克已奉公,为公司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

组词:克己、克己奉公、奉公

近义词:恪守职责、勤勉尽责、尽心尽力、努力工作

反义词:私心杂念、为私利而忙碌、利己主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