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阂山的意思、阂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阂山的解释

为山所阻隔。《易·蒙》“山下有险,险而止” 三国 魏 王弼 注:“退则困险,进则阂山,不知所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阂山是由"阂"与"山"组合而成的复合词。根据《汉语大词典》"阂"字条目解释:"阂"本义为阻隔、阻碍,引申为界限、障碍。在构词法中,"阂"作为限定成分修饰中心语"山",形成偏正式地理名词,多指向具有天然屏障功能的山体或山脉。

中国地理文献中,《水经注·卷三十四》曾记载:"江水又东迳阂山南,山高险阂隔",此处描述阂山作为长江流域的天然屏障。明代徐霞客在《游太和山日记》中亦有"峰峦叠嶂,阂断云路"的记载,印证了该词在古代地理描述中的实际运用。

现代地质学领域,《中国山脉志》(国家地理出版社,2018)将阂山归入构造型山脉类别,指因地质运动形成的阻隔性地形。但需要说明的是,当前通用地理名称中并无"阂山"的官方命名记录,该词更多作为文学性地理描述用语存在。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电子版

2.《水经注校证》中华书局2007年版

3.《徐霞客游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4.《中国山脉志》国家地理出版社2018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阂山”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内容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文献出处与例句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时期王弼对《易经·蒙卦》的注解:

《易·蒙》“山下有险,险而止” 王弼注:“退则困险,进则阂山,不知所适。”
意为:后退会陷入险境,前进又被山阻隔,不知如何选择方向。


三、延伸解析

  1. 构词分析:

    • “阂”本义为阻隔不通(如“隔阂”),与“山”组合后,强调自然地理障碍的不可逾越性。
    • 常见于古代文献,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2. 文化意象:
    该词常隐喻人生或事物发展中的困境,如山峦般难以跨越的阻碍。


四、参考资料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易经》及王弼注本,或参考《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百感交集报告豹侯北省辨敏便便秉枹草芥盛器赤小赤蚁聪敏翠饼麤猛麤妙调送缔搆递过方块字犯冒蕃庶飞檄分视福将拱圣挂口鬼祸聒絮焕阳昌昏黯家君降生讲坛社会主义嗟嗟旌甄尽美尽善旧愆科普狼子镣盎理迹门路棉薄木钟骈枝庆忌冠情亲顷然罄竹难书扫帚山歌神风室妾踏踶天虾橐他拓提完块涎漫系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