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脉诊的意思、脉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脉诊的解释

[diagonsis by feeling the pulse] 中医通过切脉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脉诊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特有的诊断方法,指医师通过触摸患者手腕部的寸口脉,辨别脉象形态、频率、节律等特征,进而判断脏腑气血盛衰及疾病性质。《黄帝内经》首次系统论述脉诊原理,提出“独取寸口”的诊法依据。

脉诊的核心在于辨识二十八种基础脉象,包括浮、沉、迟、数、滑、涩等类别。如《濒湖脉学》所载“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形象描述了浮脉的特征。现代研究表明,脉象变化与心血管功能、自主神经调节存在显著关联。

该技术发展历经三个阶段:先秦时期《难经》确立寸关尺定位,汉代张仲景将脉诊与辨证结合,明清时期李时珍《濒湖脉学》形成完整理论体系。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将中医脉诊纳入《传统医学国际疾病分类》。

网络扩展解释

脉诊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切按患者脉搏来探查脉象变化,进而推断疾病状态。以下从定义、原理、操作及临床意义等方面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别称

脉诊又称“切脉”“按脉”“持脉”,属于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中的切诊范畴。其核心是通过触按患者桡动脉的寸口部位(手腕内侧),感知脉动特征,分析脏腑气血状态。

二、基本原理

  1. 脉象与脏腑气血:脉象的形成与心脏搏动、气血运行密切相关。心脏为动力源,气血为物质基础,脏腑功能异常会导致气血失衡,进而引发脉象变化。
  2. 寸口诊法:中医认为寸口(桡动脉)为“脉之大会”,可反映全身脏腑功能。通过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分按寸、关、尺三部,探查不同脏腑对应的脉象特征。

三、操作要点

  1. 体位与时间:患者需保持平静,手臂与心脏平齐,医生每侧脉搏按压时间不少于50次。
  2. 指法与力度:用指腹轻触、中按、重压结合(浮取、中取、沉取),综合判断脉象虚实、浮沉等属性。

四、临床意义

  1. 疾病诊断:通过脉象变化可推断病因、病位、病性。例如,滑脉多主痰湿或妊娠,弦脉提示肝胆病变。
  2. 预后判断:脉象的动态变化可反映疾病发展趋势,如从浮紧转为和缓,提示病情好转。

五、历史发展

脉诊起源于古代对全身经络的全面检查(如十二经诊法),后逐渐简化为独取寸口法。西汉名医淳于意总结20余种脉象,奠定了脉学基础。

脉诊是中医独特的诊断手段,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其通过“以脉测内”的方式,将人体气血状态外显为可感知的脉象,成为辨证论治的关键依据。如需进一步了解脉象分类或学习技巧,可参考权威中医典籍或临床培训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阿街裱轴逼介璧联兵变避暑不转眼産儿禅衣骋骛池镜赤烈赤苏村僻达郁东堂镀锌铁蠹字梵梵风检覆露付推官印寒溼澒澒怀龙湖池胡芦笙蹇行龛像匮止连汉黎母国留放没治衲徒鸟书牛金秦诿楚諈绮绅容成生澁是古非今诗臞螫手说明驷马不追塔尖上功德提耳铁纱体信袜头裤危壁崴嵬文徵明文宗蜗庐饷挽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