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附署的意思、附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附署的解释

犹副署。 ********* 《李烈钧原来如此》:“﹝我们﹞都应起来声讨附署这次非法命令的一般反革命分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附署"是汉语中具有明确法律效力的专业术语,指在正式文件或法律文书上添加签署的行为,通常指除主要签署人之外的其他相关人员共同签署以确认文件内容。该词由"附"(添加)和"署"(签署)两个语素构成,最早见于民国时期司法文书,现多用于公文、合同等正式场景。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附署指"在已有的文件或文书上附带签署姓名,表示共同负责"。《法学大辞典》进一步说明其核心特征为"非主导性签署",即附署人的签署行为不改变文件主导效力,但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例如公证员对合同条款的附署确认。

在具体应用中,附署行为常见于三种场景:①政府公文会签制度中,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主签人之后附署;②国际条约缔结时,缔约国代表的联合签署;③公证文书制作过程中,除公证员主签外还需书记员附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公证文书缺少附署将直接影响法律效力。

该词的规范用法应注意两点:一是与"副署"的区分,副署强调地位对等的共同签署,而附署侧重从属性签署;二是使用场景限制,日常私人文件不宜使用该表述。典型案例可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9年第5期收录的"合同纠纷案",判决书详细阐述了附署行为的法律后果。

网络扩展解释

“附署”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ù shǔ,其核心含义为“犹副署”,即在正式文件或命令中,除主签署人外,其他相关人员的辅助签署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指在公文、法律文件或行政命令中,除主要责任人的签署外,其他协同负责人或相关机构的签署。这种签署通常表示对文件内容的共同确认或责任分担。

2.语境与用法

3.相关延伸

4.注意事项

该词多用于正式或批判性语境,需结合具体场景理解其褒贬色彩。例如,附署合法文件是常规流程,但附署非法命令则涉及责任问题。

若需更多例句或相关词汇对比,可参考词典类网站(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傲兀百昌绊绊磕磕暴内本格拉镳局璧圭並重不服水土采礼彩礼迟疾萃类大八成单糖儿女态飞罕沸泻该悉各司其职共首瑰瓒何足怀恶回波词洁冷轚互锦荔枝酒势酒逸辑谐倦飞鞠讯狂怪露气明殛赧然逆降盘验爬窝霹雳酒扦手铅田秦嬴肉杏塞鴈扫愁箒誓发侍役琐服锁鑐鹔鹴袍肃邕违质乌蛮鬼五音儿仙佛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