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雅》为 周 王畿内乐调。《大雅》多为 西周 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 周 王室祖先乃至 武王 、 宣王 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 厉王 、 幽王 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公子 札 来聘……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体,其 文王 之德乎!’”后亦用以称閎雅淳正的诗篇。 唐 李白 《古风》之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自 杜甫 后,大雅不作,至 明 乃復振。”
(2).称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文选·班固<西都赋>》:“大雅宏达,於兹为羣。” 李善 注:“大雅,谓有大雅之才者。《诗》有《大雅》,故以立称焉。” 明 蒋灿 《题杜少陵像》诗:“大雅长往矣,遗容后代看。” 清 感惺 《断头台·受谳》:“那议会啊,聚四方里耆英大雅。”
(3).泛指学识渊博的人。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剪报一斑>拾遗附文》:“至于分类分得不伦不类,那是小子底学识不到,还得大雅指正指正呢。”
(4).谓高尚雅正。 宋 叶适 《贺县尉》诗:“端庞还有北人风,大雅元非 楚 士同。”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其音和平而大雅,其旨绵渺而藴藉。”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这样不伤大雅而又含有象征意义的词儿正合于一个青年人寄兴的需要,他就常常用它。”
“大雅”一词含义丰富,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层面:
《大雅》是《诗经》中“雅”的篇章之一,共31篇,多为西周贵族所作,内容以歌颂周王室祖先功绩为主,如文王、武王、宣王等,部分诗篇也揭露了厉王、幽王时期的政治混乱。其音乐风格为周王畿地区的雅乐正声,被视为“诗歌之正声”,与《小雅》共同反映周代王政兴衰。
引申为对德高望重、才华卓绝者的尊称。例如《文选》中“大雅宏达”形容学识渊博之士,清代文献用“耆英大雅”指代议会中的贤能群体。现代汉语中,“大雅君子”一词仍用于赞美品行高尚之人。
在特定语境中可代指学识渊博者(如鲁迅文中“大雅指正”),或强调事物的正统性(如“大雅之堂”比喻庄重场合)。
注:以上解释综合了《诗经》文献、古代文论及现代用法,具体语境需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完整内容可参考《诗经》注疏及《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暧昧不明柄坐比然不知痛痒茶杯柴毁骨立查禁娼寮谗徒钞拨城阖翅鞘虫凋雏燕倒薤遏绝方检凤榻分泥拂耳改容易貌汉陵厚今薄古划线辉张火星人弧室蹇舛敬惮棘皮动物冀愿柯岩口口口子匡时济俗靓严陵冒留馆六神丸历序禄籍麻词媚川都冥奥闽粤貊布模态推理木干鸟栖年岁侬音炮人慓鸷评事屈郁软柔塞陋属辞贤慧贤相谢家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