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责问。《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元年》:“闻 岳飞 军中,如此者数百人,州县惧於凭陵,莫敢呵詰,其盗支之物,可胜计哉!”
“呵诘”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hē jié,其核心含义为责问,通常指严厉地质问或斥责。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古代用例:
据《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元年》记载,该词用于描述对岳飞军中人员行为的责问:“州县惧於凭陵,莫敢呵詰……”,体现出对失职行为的严厉追究。
现代场景:
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例如对错误行为的批评(如“领导呵诘下属的失职”),或对历史事件的描述。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
呵诘是一个汉语词语,指责或批评别人的言行或行为。通常用来表示对某人的不满或不认同。
呵诘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口”是第三个部首,而“告”则是第四个部首。 它的笔画总数为12画,其中“口”的笔画数为3画,“告”的笔画数为9画。
“呵诘”一词来源于古文,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中。在繁体字中,“呵诘”被写作“呵責”。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根据《康熙字典》,古代对于“呵诘”的字形写法为“訶責”,其中“訶”为“呵”的旧字形,而“責”则与现代相同。
1. 我听到他对我的呵诘感到很生气。
2. 他对下属进行了严厉的呵诘,以示对工作的严肃态度。
呵责、呵叱、呵斥、呵责、诘问
近义词:批评、责备、指责
反义词:表扬、赞赏、称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