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履长的意思、履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履长的解释

指冬至。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袜履颂表》:“亚岁迎祥,履长纳庆。” 隋 杜臺卿 《玉烛宝典》卷十一:“十一月建子, 周 之正月,律当黄鐘,其管最长,为万物之始,故至节有履长之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履长是古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阐释:

  1. 本义:指冬至后白昼渐长的自然现象

    古人通过圭表观测日影,发现冬至日(北半球白昼最短)后,太阳直射点北移,白昼时间逐渐延长。这种日照时间的增长被称为“履长”,字面意为“践行(白昼)增长”。此义源于古代天文历法知识,反映了先民对自然规律的观察记录。

    来源:《后汉书·律历志下》载“日南极,景尺最长”,即指冬至日影最长,此后日影渐短、白昼“履长”。

  2. 引申义:冬至节的代称及孝道习俗

    因冬至标志着阳气始生、白昼“履长”,古人视其为吉日,故“履长”成为冬至的雅称。更重要的是,古代衍生出在冬至日为长辈进献鞋履 的礼仪习俗,称为“履长至”或“履长之贺”。其文化寓意有三:

    • 御寒祈福:冬至后进入数九寒天,献鞋为长辈保暖,祈求安康。
    • 顺应天时:取“履长”白昼增长之意,象征助长辈步履稳健,生命长久。
    • 践行孝道:《中华传统节俗文化辞典》指出此俗体现了“事亲之道”,如《酉阳杂俎》载北朝时“妇献履袜于舅姑(公婆)”。

      来源:宋代《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冬至,人家妇女献鞋袜于尊长,盖古人履长之义也。”

“履长”一词既是对冬至后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承载了深厚的礼俗内涵,成为冬至节的别称及古代孝亲文化的具体体现。其核心关联始终围绕冬至这一节气展开。

主要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代节日风俗》(中华书局)、《中华传统节俗文化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履长”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

一、主要含义:指代冬至节气

  1. 词源与文献依据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曹植的《冬至献袜履颂表》:“亚岁迎祥,履长纳庆。” 隋代杜台卿在《玉烛宝典》中进一步解释,因冬至时律管最长,象征万物始发,故称“履长”。

  2. 民俗内涵
    古代冬至有“履长之贺”的习俗,即晚辈向长辈敬献鞋袜,寓意“添寿”。如《太平御览》记载,媳妇会在冬至日献新鞋袜给公婆,表达对长者的祝福。

二、其他解释:形容坚持不懈(需谨慎辨析)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踏长途行走,比喻事业或学业上持之以恒”。但此释义缺乏古籍直接佐证,可能与“履险如夷”“行远自迩”等成语混淆,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三、总结

可通过等来源查阅更详细的古籍引证。

别人正在浏览...

吖吖百谷王白晓剥庐簿听残寒赤佬打闷葫芦单据大事记得色电焰顶梁嫡亲翻新霏弥浮炭覆辙福祉阁诏光猷灌浆检玉简约详核挟书令接续就汤下面珂珬老佛丽娟陵京六驳买日冒尘梅脸牛湩农牧业炮车云拼式青服日进斗金丧气话三十六天罡三又社人十三行实招蔬饭水送山迎思路松耳通资頽叠亡从王赞诬枉五御香雪海衔踵小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