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孔子 宅室。 唐 李德裕 《雨中访王侍御》诗:“青编尽以 汲冢 来,科斗皆从 鲁 室至。”参见“ 鲁壁 ”。
“鲁室”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理解:
基本解释:指学问或品德显得愚笨、缺乏实际价值,不值得称赞。
典故起源:出自《韩非子·五蠹》,讲述鲁国郑庄公虽好学却无建树,被智者讽喻其学问如同“鲁室”(鲁国宫室),规模宏大但无实用价值。
用法示例:多用于批评空有理论而无实践意义的学习或修养。
基本解释:指孔子旧宅或藏书处,后引申为珍贵典籍的代称。
关联典故:与“鲁壁”相关。据载,西汉时在孔子故宅墙壁中发现古文经书,故“鲁室”被用于诗文中代指古籍珍藏地,如唐代李德裕诗句“科斗皆从鲁室至”。
文化意义:体现鲁国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的地位,以及古代对典籍传承的重视。
《鲁室》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鲁"是指沉稳、淳朴,常用来形容人的为人品质;"室"表示房屋,特指居住的房间。因此,"鲁室"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品淳朴、言行稳重的住宅。
《鲁室》一词出自《诗经·鲁颂·鲁室》。这首古代诗歌是一首讴歌鲁国宗庙的歌曲,形容宗庙庄重肃穆,寓意着国家治理有序和国君为人淳朴。
繁体字中,《鲁室》可以写作"魯室"。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鲁室》可以分别写作"魯室"。古代的字符注重笔划的演变,写法与现代汉字有所差异。
1. 他的为人淳朴,言行举止都符合鲁室之风。
2. 这座山民的居住环境虽然简陋,但他们保持着鲁室的品质。
1. 鲁室之风
2. 鲁室之家
1. 高雅之宅
2. 尚德之室
1. 荒乱之宅
2. 邪恶之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