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东鳞西爪的意思、东鳞西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东鳞西爪的解释

谓画龙时,这边画片龙鳞,那边画只龙爪,只见一点,不见全身。比喻零碎,不全面。 梁启超 《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二节:“以上所引,虽东鳞西爪,语焉不详,亦可以略窥少年 意大利 之纲领旨趣。” ********* 《国民之薪胆》:“交涉告急之顷……内外报章,虽各间有传载,亦东鳞西爪,莫辨虚实。” 杨朔 《<东风第一枝>小跋》:“所以要编这本集子,正是想从一些东鳞西爪的侧影,烘托出当前人类历史的特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东鳞西爪"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ōng lín xī zhǎo。其核心含义是指零碎、不完整、不系统的事物或见闻,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体系。

以下是该成语的详细解析:

  1. 字面来源与典故: 该成语源自清代文人龚自珍的《识某大令集尾》。原文中写道:“东云一鳞焉,西云一爪焉,使后世求之而皆在,或皆不在。” 龚自珍以画龙为喻:古代画家画龙时,常在云雾中只画出龙身体的一鳞半爪,而非全貌。后人想通过这零星的鳞爪来窥探龙的全貌,结果往往是既不全在(无法看到整体),也不全不在(能看到一点片段),显得支离破碎、难以把握整体。这个比喻生动地描绘了事物或信息的零散和不完整状态。

  2. 现代释义:

    • 零散、不完整:指收集到的材料、信息、见闻等是片段的、零碎的,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
    • 不成体系:形容事物或知识支离破碎,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或框架。
    • 常用作宾语:常与“收集到”、“了解”、“知道”等动词搭配,表示获得的信息是局部的、不全面的。例如:“他对这件事的了解只是东鳞西爪,并不全面。”
    • 略带贬义:通常带有对信息或事物不完整、不深入、不权威的批评意味。
  3. 用法与近义词:

    • 用法示例:
      • 这篇报告只是东鳞西爪地收集了一些数据,缺乏深入分析。
      • 他对历史的兴趣仅限于东鳞西爪的野史传闻。
      • 仅凭东鳞西爪的证据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
    • 近义词:
      • 一鳞半爪:意思非常接近,都指零星、片断的事物。
      • 支离破碎:强调破碎、不完整、不成整体。
      • 残缺不全:强调有缺失,不完整。
      • 挂一漏万:强调列举不全,遗漏很多(更侧重遗漏)。
    • 反义词:
      • 完整无缺:非常完整,没有缺损。
      • 浑然一体:融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 系统全面:有体系、有组织、涵盖面广。

权威参考来源:

“东鳞西爪”形象地描绘了事物或信息的零散、片段和不完整状态,源于画龙只现鳞爪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于批评或描述所见所闻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入。

网络扩展解释

“东鳞西爪”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用法:

1. 拼音与出处
拼音为dōng lín xī zhǎo,最早出自清代龚自珍的《识某大令集尾》,后梁启超在《意大利建国三杰传》中也曾引用。原指画龙时龙身被云雾遮挡,仅东边露出一片鳞、西边显出一只爪,无法展现全貌。

2. 本义与比喻义

3. 用法与例句

4. 补充说明
该成语强调“不全面”,与“一鳞半爪”近义,但更突出散乱感。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于褒义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暗柜帮箱笨货宾帱财利晨烟戴鳌淡水生态系统钓筒递车惇叙都头异姓告变攻駮贡谀观衅悍夫悔气煎夫饯岁菁英锦荔枝箕裘寂若无人骏大镣锁迾卒粝飰六一居士力学笃行隶役漏孔拿来主义派送前政寝嘿觑绝上言讪皮讪脸审批世谛释巾尸亲施赏霜素朔鄙搜拏逃形鼍愤龙愁剜肉成疮文望午盹闲编显地详整笑中刀燮调僁屑稀里光当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