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教胄的意思、教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教胄的解释

(1).《书·舜典》:“帝曰:‘ 夔 !命汝典乐,教胄子。’” 孔 传:“胄,长也。谓元子以下至卿大夫子弟,以歌诗蹈之舞之,教长国子,中和祗庸孝友。”《说文》引作“教育子”,《史记·五帝本纪》作“教稺子”。 王引之 曰:“凡未冠者,通谓之稺子。稺子即育子,故曰:‘命汝典乐,教育子’ 西汉 经师如 夏侯 、 欧阳 必有训育子为稺子者,故 史公 以稺代育,盖有所受之。育、胄古声相近,作胄者假借字耳…… 马 注曰:‘胄,长也,教长天下之子弟。’训胄为长,始与 史公 异义。然云‘教长天下之子弟’,则是以教胄二字连读而训为教长。”见《经义述闻·尚书上》。后以“教胄”谓向后学讲解经义。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参解讲启》:“将应让齿,反降教胄之恩。”

(2).谓教育国子。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耆儒教胄,龙种传经,古元子入学遗法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教胄”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复合词,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释

“教胄”指教育贵族子弟或后嗣,尤指对帝王、诸侯等统治阶层后代进行的系统化教导与培养。其核心含义包含:

  1. 对象特定性:专指对“胄子”(贵族、帝王子孙)的教育。
  2. 内容系统性:涵盖品德、学识、礼乐等全方位培养。
  3. 目的权威性:旨在培养继承统治地位的合格人才。

二、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儒家经典《尚书·舜典》:

“夔!命汝典乐,教胄子。”

此处记载舜帝任命夔掌管乐官,以乐教陶冶贵族子弟性情,培养其“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的品格(《尚书正义》)。

三、字义分解

  1. 教(jiào)

    《说文解字》:“上所施下所效也。”本义为教导、训诲,引申为教化、训练。

  2. 胄(zhòu)

    《说文解字》:“胤也,从肉由声。”段玉裁注:“胄,裔也,谓子孙也。”特指帝王或贵族后裔,如《尔雅·释训》:“胄,胤也。”《玉篇》释为“帝王裔也”。

四、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释“教胄”为“教育贵族子弟”,引《尚书》及蔡沈《书集传》:“胄,长也。教胄子者,教国子也。”

  2. 《辞源(修订本)》

    强调其古代教育制度属性,指“对贵族子弟的教育”。

  3. 王力《古汉语字典》

    注:“胄”通“育”,教胄即“教育后代”,侧重文化传承功能。

五、历史演变

该词在周代教育制度中具象化,如《周礼》载“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其中“国子”(公卿大夫子弟)即“胄子”的延伸。后世逐渐泛化为对精英阶层的教育,如唐代设“弘文馆”“崇文馆”专教皇族胄子。

六、现代认知

现代汉语中,“教胄”已成为历史语境专有词,常见于古典文献研究。其内涵可对应现代“精英教育”“贵族教育”概念,但需注意古代阶级性与当代教育公平原则的本质差异。


主要参考文献来源:

  1. 《尚书·舜典》(中华书局点校本)
  2.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3.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4.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5.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教胄”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含义

  1. 源自《尚书·舜典》
    据《尚书》记载,舜帝曾命夔掌管音乐教育,以诗歌、舞蹈教化“胄子”,即贵族子弟(元子至卿大夫后代),目的是培养其“中和、孝友”等品德。

    • “胄”的释义:孔安国注《尚书》释为“长”(即嫡长子或尊贵者),但后世学者如王引之指出“胄”为假借字,本义应为“育”,即通过教育使年轻学子成长。
  2. 通假与演变
    《说文解字》引作“教育子”,《史记》则用“教稺(稚)子”,说明“教胄”与“教育未冠者”相通,泛指对未成年人的教化。

二、扩展含义与应用

  1. 指代贵族教育
    清代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中,以“耆儒教胄”描述博学之士教导皇室或贵族子弟,延续了古代国子监教育的传统。

  2. 经义传授
    南朝梁代文献中,“教胄”引申为向学生讲解经典义理,如萧统《谢敕参解讲启》中提到的“教胄之恩”。

注意

别人正在浏览...

白驹过隙暴突补种才气过人吃饭春露秋霜丛倚打并旦旦信誓低物滴羞笃速斗目分遣奋张覆掩服养高朋满座关亲关右簋簠固然翮翰花红柳绿荟蘙呼兰护铃讲赞监酒倨慢扩孔喇叭裤鬎疬狼望烈栗驴皮影棉茸茸摩诃罗乜呆呆麑衣起兵动众碶牐热衷上辈子社鼓声妓贳器店时世装饰帨肆直宋人题纸通瘀透递外切无把臂五色旗象为鲜荣献台系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