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究处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汝既知罪,姑免究处。”
“究处”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表示对某事的追究及处理。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经典用例: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嫦娥》中记载:“汝既知罪,姑免究处。”
此句意为“你既已认罪,暂且免于追究处分”,体现了该词的语境用法。
现代例句:
如“陆军研究处在4月中旬召开闭门会议”,此处“究处”可能指机构职能中的审查处理工作。
多用于正式文书、法律条文或组织内部管理,表达对违规行为的调查与处置。例如,军事或工程管理中涉及责任追究时,常使用此类术语。
“究”的本义为推求根源(如“研究”),而“处”指处置、处理,组合后形成“追究并处理”的复合含义。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多见于特定领域或仿古表述。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具体用法,可参考《聊斋志异》原文或法律类文献。
究处是一个动词词组,表示仔细研究或深入调查某个问题或情况,以寻求真相或解决困难。
究处的部首为穴(宀),拆分后可以得到“宀”和“西”两个部分。
究处的总笔画数为15画,穴部始于宀,西部有5画。
究处是古代汉字演变而来,词义上是从“究”和“处”两个字组合而成。
究處是究处的繁体字形式。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究处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然而,具体的古代写法需要参考相关的古代文献和实物。
1. 他花费了数月的时间究处这个复杂的科学问题。
2. 经过认真究处,我们终于找到了犯罪嫌疑人。
研究、调查、探究、研讨。
研究、调查、探索。
放弃、忽视、不问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