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规银的意思、规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规银的解释

即规元。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铸银》:“﹝本洋﹞每元计重七钱二分,运入 中国 ,极贵时可抵规银八钱。”按,旧称 西班牙 输入 中国 的银币为本洋。参见“ 规元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规银”是近代中国商贸领域中的专用术语,特指按照行业惯例或官方规定折算的银两结算单位。该词汇主要用于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的金融交易中,其核心特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概念属性

  1. 虚拟银两标准:规银并非实体货币,而是以纹银(标准成色银锭)为基准的记账单位,通过固定公式折算实际支付金额。例如上海“规元银”的计算方式为: $$ 规元银 = frac{text{实际银两重量} times text{成色}}{0.935374} $$
  2. 区域适用性:不同商埠存在差异化的折算体系,如汉口“洋例银”、天津“行化银”等,均属规银范畴。

二、历史功能

  1. 成色折算:解决各地银锭成色不一导致的交易纠纷,上海钱业公所于1856年确立“九八规元”制度,规定每千两纹银扣除2%成色差作为标准。
  2. 汇兑中介:在银两、银元并行的货币体系中,规银承担跨区域贸易的清算职能,天津商人经上海采购棉纱时,需将行化银折算为规元银结算。

三、文献溯源 该术语载于1935年《银行周报》第19卷第7期《废两改元之经过》专论,详细记述规银制度在法币改革前的金融地位。当代研究可参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编纂的《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规银”是汉语中的一个历史经济术语,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1.基本定义

2.历史背景与用途

3.相关概念

4.权威来源说明

规银是近代中国商业活动中用于标准化结算的虚拟银两单位,反映了当时货币体系的复杂性。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具体折算规则或历史演变,可参考《盛世危言》等经济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吹豪竹半斤八两碧鷄不可耐布琼布拉猜中常尤承嬗离合诚是衬金舂揄雠较穿治出旅村区大好达子窦锦嚲免遏夺輀翣发政施仁缝补副産品负餱庚桑功料滚热画墁黄晕饥不欲食口外魁逆连利立刻莅职陆谢麻鞋免赦愍册明亮隔弭佩披堆僻壤披削前筵如天之福三阳五输森标闪误十九人守经题比透支银屯保韈劫子位遇五室显昭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