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关于《尚书·洪范》“九畴”创作过程的传说。《书·洪范》:“天乃锡 禹 洪范九畴,彝伦攸敍。” 孔 传:“天与 禹 , 洛 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於背,有数至於九。 禹 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若乃河图孕乎八封,洛书韞乎‘九畴’,玉版金鏤之实,丹文緑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 朱自清 《经典常谈·周易》:“那讲五行的《洪范》,据说也是 大禹 治水时在 洛水 中从一只神龟背上得着的,也出于天赐。所谓‘洛书’,便是那个。”按,《汉书·五行志上》谓《洪范》文中由“初一曰五行”起至“畏用六极”共六十五字,乃《洛书》本文。参见“ 河图洛书 ”。
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神秘图案,属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常与“河图”并称。从汉语词典及文化典籍的角度,其详细释义如下:
洛书(Luò Shū)
指相传出自洛水的神秘图文。其形态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 的数字排列,构成九宫格结构(如图),象征宇宙空间与数理规律。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
据《周易·系辞上》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传说大禹治水时,有神龟负文出于洛水,背甲纹理形成数字序列,即为洛书。其数字排列纵横斜三线之和均为15,成为古代术数、风水、天文的理论基础。
来源:《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
洛书是九宫数理模型 的核心,以 $$begin{pmatrix} 4 & 9 & 23 & 5 & 78 & 1 & 6 end{pmatrix}$$ 的矩阵形式呈现。在数学史中,它被公认为世界最早的幻方(Magic Square) 之一,体现中国古代对空间秩序与数理平衡的哲学认知。
来源:《中国数学史大系》(吴文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洛书与河图共同构成“河洛文化” 的源头,影响领域包括:
来源:《河洛文化概论》(史善刚著,人民出版社,2010年)
在现代汉语中,“洛书”一词泛指传统文化中的神秘数理图式,常用于描述具有对称性、规律性的符号系统,或比喻深奥难解的宇宙法则。
例:
“这座古建筑的布局暗合洛书,蕴含天地至理。”
来源:《现代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
注:以上释义综合权威典籍,聚焦语言学定义与文化符号内涵,避免玄学附会,符合学术客观性要求。
洛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符号,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根据、、记载,洛书最早见于大禹治水传说。相传神龟从洛水浮现,龟甲上呈现由数字组成的图案,大禹据此制定治理天下的九种法则(九畴)。《周易·系辞》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即指此事。
洛书的核心是九宫数字图,其排列规则为:
4 9 2
3 5 7
8 1 6
特点包括:
指出洛书与北斗七星运行规律相关:
作为《尚书·洪范》九畴的理论源头,洛书与河图共同构成易经、风水等传统文化的基础,汉代后与九宫学说结合,成为术数体系的核心模型。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数字推演或历史演变,可查阅《周易》《大戴礼记》等古籍原文。
半半路路宝绶宝摊膘满兵戎笔孽伯道不贕部将沧凉搭拉密当典大吆小喝福算乖疏孤超顾小失大后骑化作假定贱微剿匪介焉进寸退尺快慢宽农餽运良辅燎爥猎旦李轻车流金铄石炉子美谥没头没脸妙管蠠没缪陋排镩喷雾平翅青童大君清乡团七平八稳曲方氏畬耕世风笋皮索诃世界宿屋剃剪题醒同心一力推崇婉慧卫阙相处仙宇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