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宝绶的意思、宝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宝绶的解释

帝王、皇后的印玺。 唐 令狐楚 《郑尚书贺册皇太后表》:“献宝綬于内朝,宣玉册于中禁。”《新五代史·吴世家·杨行密》:“夏四月, 温 ( 徐温 )奉玉册,宝綬尊 隆演 ( 杨隆演 )即 吴王 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宝绶”是汉语中具有历史厚重感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代古代帝王、贵族或高阶官员所佩戴的华贵印绶。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宝”象征珍贵之物,“绶”即丝质佩带,二者结合特指装饰精美、象征权位的丝质印带。例如《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典命制度中“掌诸侯之五仪,与其宝绶”,印证其作为身份凭证的功能。

该词在历史文献中呈现三层语义延伸:其一指实体器物,如《后汉书·舆服志》描述“诸侯王赤绶,四采,淳赤圭,长二丈九尺,五百首”,说明不同等级的绶带材质、颜色差异;其二隐喻权柄地位,如《汉书·百官公卿表》以“金印紫绶”“银印青绶”区分官秩;其三承载文化意象,唐代李峤《宝剑篇》中“宝绶三花照”将绶带与祥瑞纹饰并置,体现装饰艺术的礼制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宝绶”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bǎo shòu,主要用于指代帝王、皇后等尊贵人物的印玺,具有以下特点:

  1. 基本含义
    指帝王、皇后等统治者使用的印玺,象征着权力与地位。例如唐代令狐楚在《郑尚书贺册皇太后表》中提到的“献宝绶于内朝”,以及《新五代史》中记载的“奉玉册,宝绶尊隆演即吴王位”,均体现了这一用法。

  2. 构词解析

    • 宝:指珍贵之物,如玉器、帝位等,凸显尊贵属性。
    • 绶:原指丝质带子,古代用于系印或勋章(如详细解释的“丝带”功能),后延伸为印玺的代称。
  3. 历史用例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如唐代、五代时期的册封仪式或权力交接场景,常与“玉册”并用,体现礼仪的庄重性。

  4. 延伸意义
    现代语境中,“宝绶”可泛指具有极高价值或象征意义的印章类物品,但使用频率较低,多保留于历史研究或文学作品中。

总结来看,“宝绶”是结合“宝”的尊贵属性与“绶”的印信功能形成的复合词,专指古代最高统治者的权威印玺。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9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鏖糟八大王八风曲谤铄璧带昌衍缠约丑亵吹毛剑翠云粗迹代马二红而立之年風海風火性風礫负德背义感仰高徽勾决观望害目护宝都活动椅肩下浇堕尽顇居盈夸异挛踠沦歇每常间末校脑气鸟语花香铺丽清削秦茾畎疆权门绻慕三斗尘丧生商代城墙遗址上木驴赏世势交双抢鷞裘束仪傥来之物淘碌挑中头顶汪精卫香麴鲜磊限式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