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劫击的意思、劫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劫击的解释

亦作“刼击”。劫掠攻打。 唐 元稹 《沂国公魏博德政碑》:“ 安禄山 以 玄宗 四十三年盗 幽州 兵,刼击郡县,踰关据京,天下掉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劫击”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语义的动词短语,其核心含义为“在行进途中突然袭击或截击”。根据权威辞书释义,该词包含两层语义侧重:

  1. 基本释义

    指在对方行进过程中发起突袭或半路拦截攻击,常见于军事行动或突发冲突场景。例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释为“中途阻击或袭击”,强调行动的突然性与截击性。

  2. 语义源流

    该词由“劫”(古义为强夺、胁迫)与“击”(攻击)复合构成,最早见于明代军事典籍。《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收录其古代用例,如“遣轻骑劫击粮道”,展现古代战争中的战术应用。

  3. 现代用例延伸

    当代语境中既保留军事术语属性(如“劫击敌方补给线”),也可引申用于突发事件描述,如《古代汉语常用词词典》注解说:“今亦喻指对行进目标的意外干扰”。

网络扩展解释

“劫击”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为劫掠攻打,通常指突然发动攻击并进行抢夺的行为。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劫”指抢劫、掠夺,“击”指攻击、打击,组合后表示通过突袭手段进行劫掠或军事打击。例如唐代元稹在《沂国公魏博德政碑》中描述安禄山“刼击郡县,踰关据京”,即指其率兵突袭并攻占城池的行为。

  2. 使用场景

    • 历史与文学语境:多用于描述古代战争、叛乱或暴力事件中的掠夺性攻击,如、4、5、7均引用了唐代安史之乱的例子。
    • 现代引申:可泛指突发的暴力抢劫行为,但实际使用频率较低,更偏向书面语或特定历史叙述。
  3. 其他说明

    • 存在异体写法“刼击”,含义相同(如、5、7所示)。
    • 与“劫掠”“袭击”等词近义,但更强调攻击与抢夺的结合。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用例或词语演变,可参考唐代文献或权威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八彩班迎便宜车口瞋忿牚拒辰尾穿行村塍颠素电邀电烛东涂西抹供称宫门抄鬼馒头还惺彗勃彗日僵卧捡漏肩章极厚凈荡荡鸡群鹤距战溃遁来处不易冷香廉丑量数敛足离相迷迭木头底儿旁唐袍袄签帖愆瑕桥栅齐功任诞人心所归生态系统寿乐树科素鱮瘫子誻誻田夫同畴王八崽子玩话顽话腕足香军岘山碑小老狭坐邪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