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论坐的意思、论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论坐的解释

连坐论罪。《汉书·韩王信传》:“上曰:‘游击将军死事,无论坐者。’”《魏书·卢昶传》:“虽经大宥,轻重宜别, 昶 一人可以免官论坐,自餘将统以下悉听依赦復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论坐是古代中国法律中的一种连带责任制度,指因他人犯罪而牵连受罚。其核心含义可分解为以下三方面:

一、词义解析

“论”指定罪判刑,“坐”即连坐获罪。该词强调因血缘、职务或地域关联,被动承担他人罪责的法律后果。例如《汉语大词典》释为“定罪连坐”,体现集体担责的强制性特征。

二、历史演变与法律特征

  1. 起源与法典化

    源于周代,秦商鞅变法后形成制度,《唐律疏议·贼盗律》明确规定谋反、谋逆等重罪需“缘坐”(即论坐),亲属按亲疏分处斩、流、奴等刑。

  2. 连带范围

    包括亲属(如父子、兄弟)、邻里(保甲制)、同僚(职务连带),如《史记·商君列传》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3. 法定性原则

    刑罚等级严格依律执行,如明清律规定谋反罪中十六岁以上男性亲属皆斩,体现成文法对论坐的规范。

三、思想基础与现代废止

论坐以法家“以刑去刑”思想为根基,通过严惩威慑犯罪群体。随着近代法律个体责任原则确立,清末《大清新刑律》正式废除连坐制度,现行法律均禁止罪责牵连。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 长孙无忌等. 《唐律疏议》. 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司马迁. 《史记》. 中华书局点校本.
  4. 怀效锋点校. 《大明律》. 法律出版社.
  5. 李贵连. 《近代中国法制与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论坐”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法律术语:连坐论罪

指因他人犯罪而连带受罚的制度。例如《汉书·韩王信传》记载“游击将军死事,无论坐者”,意为不追究连坐者的责任;《魏书·卢昶传》也提到“免官论坐”的案例。这种用法多出现在古代法律文献中,强调集体责任。

二、礼仪场景:座位排序

另一种解释源自古代官场礼仪,指“以坐在最后一位的人身份为标准,判断其他人的地位”。例如在宴会或会议中,末席者身份最高,众人需依此调整自身言行。但此含义的文献依据较少,主要见于部分词典解释。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阿尊事贵摆谈板上钉钉饱学之士拔十得五变主赑赑别致伧歌踳谬处实待差噉噬焍黄负逆肤引盖壤高踞龟甲黑姓洪烈鸿妻化被万方花样新翻护照见长击鉢催诗极态集苑钜野阚虓溃叛亮气联缀龙奥旅窜蛮靴冒取名门望族屏伏齐锋青舸勤伫七擒孟获衽席无辨熔今铸古赛乌伤鸟山南闪些儿丝篁思韵苏生桐鱼头影突坏完肤无何有之乡下疗详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