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十得五的意思、拔十得五的详细解释
拔十得五的解释
谓选拔人才而得其半数。《新唐书·张九龄传》:“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 宋 陈师道 《谢胡运使启》:“谓拔十得五而可得其半,故匿瑕含垢而以求其长致。”《宋史·选举志一》:“ 太宗 即位,思振淹滞,谓侍臣曰:‘朕欲博求俊彦於科场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
词语分解
- 拔的解释 拔 á 抽,拉出,连根拽出:拔腿。拔草。拔牙。拔苗助长。 夺取军事上的据点:连拔数城。 吸出:拔毒。拔火罐儿。 选取,提升:提拔。拔擢。 超出,高出:海拔。挺拔。拔地(山、树、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
- 五的解释 五 ǔ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
网络扩展解释
“拔十得五”是一个古代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一、基本释义
指选拔人才时,原本期望选拔十人,但最终只能得到五个合格者,形容人才选拔的难度较高,合格者难得。该成语强调选拔过程的严格性与实际结果的差距。
二、出处与背景
-
文献来源:
主要出自《新唐书·张九龄传》,原文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
另有部分文献(如《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也提及类似表述,但主流考证以《新唐书》为典源。
-
历史背景:
唐代张九龄在讨论官员选拔制度时提出此观点,反映古代对人才标准的严苛及实际选拔中的现实困境。
三、用法与延伸
- 适用场景:多用于描述人才选拔、考核或资源筛选时理想与实际的落差,含一定中性或无奈色彩。
- 近义词:拔十失五(强调选拔中的损失)。
- 注意:部分解释提到其含“贬义”,但多数文献未明确此倾向,需结合语境判断。
四、示例
“公司招聘时虽严格筛选,但拔十得五,最终录用的优秀人才仍有限。”
以上内容综合了《新唐书》等典籍及权威词典解释,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新唐书》原文或相关历史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拔十得五》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拔掉十分,得到五分。它通常用来形容不努力却能得到一些好处或回报的情况。
下面是《拔十得五》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 拔:手部偏旁(扌),8画
- 十:十的本体,2画
- 得:彳的变体(⻊),得的去声部首,7画
- 五:五的本体,4画
《拔十得五》这个成语的来源已经无从考证。它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拔十得五」。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拔十得五」可能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因为古代汉字演变过程中有许多变体。但由于没有确凿的资料,我们无法准确描述它的古代写法。
以下是《拔十得五》的例句:
- 学习努力,可以拔得十,得五的好成绩。
- 他常常不好好工作,但却拔十得五,得到别人难以获得的机会。
《拔十得五》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需提供更多的上下文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如果您能提供更多信息,我将非常乐意为您提供相关的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闇室不欺闇修白鵊鸟别有洞天楅衡兵无常形鬓饰次公麤顽大八洲大妈等守鼎席氐土貉底蕴二次能源返防坊中语饭库奋襼佛气腹心疾甘鼎赶塌高闳工业布局含浆蒿棘鸿振歡乐华佗既齓鲫瓜子颎光角斗钜族阬衡擂搥连线连雪历访论思麻达黾池弥永凭览平畦棨传雀书盛昌深沟坚壁史阁碎骨粉身停居卫翼相违箫韶九成西镐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