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論坐的意思、論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論坐的解釋

連坐論罪。《漢書·韓王信傳》:“上曰:‘遊擊将軍死事,無論坐者。’”《魏書·盧昶傳》:“雖經大宥,輕重宜别, 昶 一人可以免官論坐,自餘将統以下悉聽依赦復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論坐是古代中國法律中的一種連帶責任制度,指因他人犯罪而牽連受罰。其核心含義可分解為以下三方面:

一、詞義解析

“論”指定罪判刑,“坐”即連坐獲罪。該詞強調因血緣、職務或地域關聯,被動承擔他人罪責的法律後果。例如《漢語大詞典》釋為“定罪連坐”,體現集體擔責的強制性特征。

二、曆史演變與法律特征

  1. 起源與法典化

    源于周代,秦商鞅變法後形成制度,《唐律疏議·賊盜律》明确規定謀反、謀逆等重罪需“緣坐”(即論坐),親屬按親疏分處斬、流、奴等刑。

  2. 連帶範圍

    包括親屬(如父子、兄弟)、鄰裡(保甲制)、同僚(職務連帶),如《史記·商君列傳》載“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

  3. 法定性原則

    刑罰等級嚴格依律執行,如明清律規定謀反罪中十六歲以上男性親屬皆斬,體現成文法對論坐的規範。

三、思想基礎與現代廢止

論坐以法家“以刑去刑”思想為根基,通過嚴懲威懾犯罪群體。隨着近代法律個體責任原則确立,清末《大清新刑律》正式廢除連坐制度,現行法律均禁止罪責牽連。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 長孫無忌等. 《唐律疏議》. 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司馬遷. 《史記》. 中華書局點校本.
  4. 懷效鋒點校. 《大明律》. 法律出版社.
  5. 李貴連. 《近代中國法制與法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論坐”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法律術語:連坐論罪

指因他人犯罪而連帶受罰的制度。例如《漢書·韓王信傳》記載“遊擊将軍死事,無論坐者”,意為不追究連坐者的責任;《魏書·盧昶傳》也提到“免官論坐”的案例。這種用法多出現在古代法律文獻中,強調集體責任。

二、禮儀場景:座位排序

另一種解釋源自古代官場禮儀,指“以坐在最後一位的人身份為标準,判斷其他人的地位”。例如在宴會或會議中,末席者身份最高,衆人需依此調整自身言行。但此含義的文獻依據較少,主要見于部分詞典解釋。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暗世八物閉門不納禀操兵臨城下币制不躐等蟬冠豸繡楚箫刺切粗錦代數函數丹青釘子垛堞犯法膚色服享幹娘割肚牽腸亘帶歸本海客寒盟呵問鑒亮僭用交事膠饧驚風怒濤精廬技癢廥聚寬柔困控練鵲露衣夢官妙慧名族鬧熱配兵破釜沉舟凄涼犯榮慕三祭三湘贍腴時好士孫首鄉說媳婦兒韬力恬泰橐籥托載蛙黾望夫雲枉矯過激五道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