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罗甸的意思、罗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罗甸的解释

(1).即螺钿。又称螺甸。我国一种传统手工艺品,用贝壳或螺蛳壳薄片镶嵌在木器、漆器表面,做成有彩色光泽的花纹或图形。 崔左夫 《钱塘风雨》:“然后拿出一只精致的嵌罗甸的盒子,盒子上镶着一对楚楚的仕女。”参见“ 螺鈿 ”。

(2).古国名。地当在今 贵州省 中部。 明 田汝成 《炎徼纪闻·奢香》:“ 火济 者, 蜀汉 时佐丞相 亮 ,刊山通道,擒 孟获 有功,封 罗甸国 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罗甸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专有名词,其释义可从历史地理、行政区划、民族文化三个角度解析:

一、历史地理概念

“罗甸”最早见于唐代文献《新唐书》,指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羁縻州政权,中心位于今贵州省中部。《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记载,“罗甸国”为唐代彝族先民建立的部落联盟,彝语称“洛甸”,意为“山谷间的属地”。其疆域涵盖今安顺、贵阳至黔南部分地区,后随朝代更替逐渐演变为地域代称。

二、现代行政区划

现行“罗甸”特指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辖的罗甸县。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该县成立于1951年,总面积3013平方公里,以喀斯特地貌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地理特征。县政府官网显示,其地名承袭古称,因境内罗斛汛与甸化城两地名合并得名。

三、民族文化载体

在民族学语境中,“罗甸”承载布依族、苗族文化记忆。《贵州通志》记载,当地至今保留“三月三”“六月六”等布依族传统节庆,其“火龙果文化节”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语言学角度,“罗”在布依语中有“山地”之义,“甸”源自彝语“甸那”(红色土地),复合词体现多民族语言交融特征。

(文献来源: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2.贵州省罗甸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3.民族出版社《贵州通志》;4.贵州民族大学《布依族文化简史》)

网络扩展解释

“罗甸”一词包含多重含义,需结合语境和历史背景进行解释:

一、传统手工艺品

指螺钿(又称螺甸),是中国传统装饰工艺,使用贝壳或螺蛳壳薄片镶嵌在木器、漆器表面,形成彩色花纹。这种工艺以材质光泽和精细图案著称,常见于古代器物中,例如《钱塘风雨》中描述的“嵌罗甸盒子”。


二、地理名称

  1. 古国名
    唐代至元代,贵州中部曾存在名为“罗甸”(或罗殿国)的政权,其范围覆盖今贵州西部及中部,南宋时期与广西通商,元朝时被纳入行政管辖体系。

  2. 现代县名
    现为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辖县,原称“罗斛”,因地形似古代量器“斛”得名,1930年更名罗甸县。其地理位置特殊,东接广西,境内以亚热带气候为主,2020年退出贫困县序列,常住人口约25.8万。


三、补充信息

罗甸县现以“康养湖城”著称,拥有喀斯特地貌、溶洞景观和温暖气候,冬季平均气温15-20℃,是多民族聚居地(布依族、苗族等),兼具自然与人文特色。

别人正在浏览...

隘阻拜刺八矢拔新领异不偏不倚愁痛雠隙穿着打扮麤犷打扒角大不韪点题帝纮豆苗断后对心眼多则放魂風鳶根茇关见花托夹辅郊野家赀街树即真科虫体刻怪胯下韩侯揆宰瞭亮令望毛太纸梅霖蒙学面约诺苏瓯雪排閤千金石轻屦晴天开水路侵枉琼酥三季三器三眼铳森束伤疤沈点点松鲈算账谈吐风生腾海头会箕赋五色石无算爵无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