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豆的幼苗。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三:“种豆 南山 下,草盛豆苗稀。” 唐 杜甫 《投简成华两县诸子》诗:“ 南山 豆苗早荒秽, 青门 瓜地新冻裂。” 宋 杨万里 《行圃》诗:“薤本新痕割復齐,豆苗初叶合仍离。” 清 惠士奇 《田家行》:“屋边豆苗垂宛宛,雁齿丛长雀梅短。”
(2).蔬菜的一种。多指豌豆的嫩茎叶。 梁实秋 《雅舍谈吃·煎馄饨》:“馄饨做得不错,汤清味厚,还加上几小块鸡血几根豆苗。”
豆苗,汉语常用词汇,指特定植物生长阶段的嫩茎叶部分。根据权威辞书及文献记载,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基本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为"豆类作物初生的嫩茎和嫩叶,可作蔬菜"(来源:《现代汉语词典》)。这一解释明确其植物学属性为双子叶植物纲豆科作物的幼苗,主要包括豌豆苗、黄豆苗等品种。
二、植物学特征 中国植物志数据库记载,豆苗特指豆科植物在子叶展开后至真叶完全发育前的幼嫩阶段,茎秆纤细呈淡绿色,叶片呈羽状复叶,叶腋处可见卷须(来源:《中国植物志》)。其生长周期通常为播种后10-15天,株高约8-15厘米时采收。
三、文化引申义 古代文献《诗经·小雅》"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中的"薇"即指野豌豆苗,郑玄注疏"薇,豆苗也"(来源:《十三经注疏》)。《齐民要术》卷三记载南北朝时期已有人工培育豆苗作蔬食的记录,印证其食用历史逾1500年。
现代营养学研究显示,每100克鲜豆苗含维生素C 67毫克、钙36毫克(来源:《中国食物成分表》),《本草纲目》载其"味甘性平,利五脏,通经脉"(来源:《本草纲目》),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
“豆苗”一词的详细解释可从以下两个层面展开:
植物学概念
指豆类植物的幼苗,如陶渊明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中的“豆苗”即泛指豆类初生茎叶,涵盖大豆、绿豆等常见豆科植物。
现代饮食文化中的特指
当代多指豌豆的嫩茎叶,是常见的绿叶蔬菜。如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提及的“豆苗”,即作为汤品配菜的豌豆苗。
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 古典文学中多指广义豆类幼苗
▸ 现代语境下通常特指豌豆苗
可通过诗句“豆苗初叶合仍离”(杨万里)与当代菜谱描述对比体会差异。
阿閦庵蔚苞谷变化莫测才地草豆蔻廛里粗语带鈎戴圆履方恩养耳择贩舂凡格富春渚篙子光饰槶脸归流归舟豪气横弧和声间隔号检脩吉服记览纠缠絶世愧天怍人蜡月联席会议留芳百世煤赭梦游谜语陌纸欧隅盘龙城遗址潜逸青梅轻险清约穷地穷余球状元嚷嚷上木驴山杏收攟书椠嗣王素魣通刺味蕾鰕姑湘剧霞想懈慢矖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