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郊野的意思、郊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郊野的解释

(1). 周 代距王城百里谓之郊,三百里谓之野。统称“郊野”。《周礼·秋官·蜡氏》:“凡国之大祭祀,令州里除不蠲,禁刑者、任人及凶服者。以及郊野,大师、大宾客亦如之。”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一:“郊野…… 郑众 曰:‘《司马法》云:王国百里为郊,二百里为州,三百里为野。’”

(2).泛指城邑之外的地方。 汉 王符 《潜夫论·潜叹》:“及欢爱、苟媚、佞説、巧辨之惑君也,犹炫燿君目,变夺君心,便以好为丑,以鹿为马;而况於郊野之贤、闕外之士,未尝得见者乎?” 唐 韩愈 《举马摠自代状》:“市井之间,盗贼未断;郊野之外,疲瘵尚多。” 清 孙枝蔚 《秋邨》诗:“残暑清郊野,农妇共安寧。” 王汶石 《大木匠》:“整整三十多天,哪里也没去过。郊野,在他的眼前,已经换了另一种装束。”

(3).《周礼》指乡遂大夫与公邑大夫的并称。《周礼·夏官·大司马》:“乡遂载物,郊野载旐。” 郑玄 注:“郊谓乡遂之州长县正以下也;野谓公邑大夫。” 贾公彦 疏:“‘乡遂之州长县正以下也’者,郊内有六乡,州长已下;郊外有六遂,县正已下,故知言郊有此二等人也。云‘野谓公邑大夫’者……公邑皆有大夫治之。故《司马法》云:‘二百里如州长,四百里五百里如县正。’是公邑大夫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郊野”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1. 历史地理概念
    周代将王城周围区域划分为“郊”与“野”:距王城百里为郊,三百里为野,合称“郊野”。这一划分体现了古代行政区划制度,如《周礼》记载郊野涉及祭祀管理、官员职责等。

  2. 泛指城邑之外的区域
    广义上指城市外围的乡村或自然地带,如汉代王符描述“郊野之贤”指远离朝廷的人才,唐代韩愈提到“郊野之外”的民生状况。现代用法中,多指城市周边的空旷地带或自然景观。

  3. 《周礼》中的官职并称
    特指乡遂大夫与公邑大夫的合称,属于古代职官分类的专有名词,这一含义在现代使用较少。

  4. 成语用法
    作为成语时,既表示具体的地理区域,也引申为“离开城市、亲近自然”的行为,如“郊野踏青”。

补充说明:现代语境中,“郊野”常与“公园”“保护区”等搭配,例如“郊野公园”指城市周边以自然景观为主的休闲区域。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文献例证,可参考《周礼》《潜夫论》等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郊野

郊野是指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或自然环境较为原始的地方。它是指与城市相对的乡村或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

郊野的拆分部首是 "阝"(阜)和 "予",总共有11画。其中,部首 "阝" 表示城墙,而 "予" 表示赋予。郊野就是位于城墙之外,赋予了自然风光的地方。

郊野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鸿雁之什》中的一句诗:“野有蔓草,零露漙兮”。在古代文化中,郊野被视为与城市相对的自然之地。

在繁体中文中,郊野的写法与简体中文相同。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郊野并没有独立的字形。不过,古代文献中可以通过词组或短语来表达郊野的概念,例如 "郊外" 或 "野外"。

以下是一些带有郊野的例句:

1. 他喜欢每个周末到郊野里散步。

2. 孩子们在郊野里奔跑嬉戏。

郊野的一些相关词汇包括:

1. 近义词:乡村、农村、野外

2. 反义词:城市、都市、市区

总结一下,郊野是指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或自然环境较为原始的地方。它的拆分部首是 "阝"(阜)和 "予",总共有11画。郊野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鸿雁之什》。在繁体中文中,郊野的写法与简体中文相同。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郊野并没有独立的字形,但可以通过其他词组来表达。例句包括 "他喜欢每个周末到郊野里散步" 和 "孩子们在郊野里奔跑嬉戏"。在词汇方面,郊野的近义词有乡村、农村、野外,反义词有城市、都市、市区。

别人正在浏览...

按阁翺翥磅磕宝靥八太爷比坿冰肌博徵不同不一一才伐齿角持满戒盈穿心莲待聘当着矮人,别説矮话短帽遁词芳尘台放教分甘共苦丰伙负讥甘蓼榦用公平无私何妥车洪饮呼响渐耳讲祀九回肠断九阡军额开合寇虣愧感料峭春寒碌碡磙楼航论策鹭朋鸥侣毛薛妹婿溟涨藕花钳口结舌乾洗请仙琼林玉质棋丸杀身成仁省损説记四推索隐行怪挑刀走戟无定据枭心鹤貌系风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