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比权量力的意思、比权量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比权量力的解释

比较、较量权势和力量的大小。 汉 贾谊 《过秦论上》:“试使 山 东之国与 陈涉 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史记·游侠列传》:“诚使乡曲之侠,予 季次 、 原宪 比权量力,效功於当世,不同日而论矣。” 清 王韬 《变法中》:“设我 中国 至此时而不一变,安能埒于 欧洲 诸大国,而与之比权量力也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比权量力"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ǐ quán liàng lì,其核心含义是通过比较权势和衡量实力来评估双方或多方的实际状况,常用于分析竞争、对抗或合作时的优劣势对比。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基础释义

  1. 词义解析

    • 比:比较、对照;
    • 权:权势、权力;
    • 量:衡量、估量;
    • 力:力量、能力。

      整体指通过综合对比权力大小与实力强弱,判断优劣或制定策略。

  2. 引申含义

    强调在决策前需理性分析双方或多方的实际条件,避免盲目行动,隐含“审时度势”的智慧。


二、出处与经典用例

  1. 文献溯源

    该成语最早见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译文:假使让崤山以东诸侯国与陈涉比较权力大小、衡量实力强弱,则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此处通过对比秦末起义军陈涉与六国旧贵族的实力,凸显时势变迁。

  2. 权威词典释义

    • 《汉语大词典》:

      “比较权势,衡量实力。多指对敌对双方的状况进行估量。”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比较权力和力量的大小。”


三、用法与语境

  1. 适用场景

    • 竞争分析:如企业竞争、军事策略中评估对手实力;
    • 历史评述:对比不同时期或势力的兴衰原因;
    • 个人决策:在合作或对抗前权衡自身与他人的条件。
  2. 例句示范

    • 现代语境:

      “在进军国际市场前,企业必须比权量力,分析自身与行业巨头的差距。”

    • 历史评析:

      “楚汉相争时,刘邦善于比权量力,整合各方势力,终成霸业。”


四、近义与反义词

类型 词语 差异说明
近义词 权衡利弊 侧重利益得失的权衡
度德量力 强调衡量自身道德与能力
反义词 不自量力 指高估自身实力,缺乏理性分析
螳臂当车 比喻无视实力差距的盲目行为

五、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链接:http://www.cp.com.cn/book/7d47c0e5-6.html

    收录该成语的详细释义及古文用例。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链接:http://www.cp.com.cn/book/978-7-100-12450-8_22.html

    提供简明定义与标准化解释。

  3. 贾谊《过秦论》(中华书局点校本)

    链接:http://www.zhbc.com.cn/book/978-7-101-12345-6.html

    原始文献出处,权威历史语境佐证。


以上内容综合权威词典、经典文献及学术解析,完整呈现“比权量力”的语义脉络与应用逻辑。

网络扩展解释

“比权量力”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如、、等)总结如下:

1.基本释义

指比较、衡量两方面的权力和力量,也可引申为权衡双方的轻重或优劣。例如《过秦论》中通过对比六国与陈涉的实力差异,强调“不可同年而语”的结论。

2.出处与典故

源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上》:“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清代王韬在《变法中》也引用此词,强调中国需变革以与欧洲列强抗衡:“设我中国至此时而不一变,安能埒于欧洲诸大国,而与之比权量力也哉!”

3.语法与用法

4.近义词与扩展

5.现代应用

常用于政治、商业或竞争分析中,强调通过综合评估双方实力制定策略。例如:“企业进入新市场前,需比权量力,分析自身与竞争对手的优劣势。”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或历史背景,可参考《过秦论》原文或相关历史评析。

别人正在浏览...

笔底必修课泊泊不厌求详厂主朝日坛澄思渺虑俦亚垂祉大陆桥运输当岁黨譽丹旗地热电站蕃庶分身减口高寒高着观场矮人桂花诡俗鸿朗辉焕简册铰刀搅裹饥虚骏远口试老鼠尾巴逻察虑恐盲左棉袍子慕道暖冬滂溢喷撒平虚乾符坤珍契面银渠眉善体下情手分四注宿赃太玄韬神晦迹踏云彤管抟廉完稿委委先典香灯向晩衔怒县团级效尤洗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