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翎的俗称。 清 代官员的冠饰,五品以上者用孔雀翎,称花翎;六品以下者用鹖翎,称蓝翎。鹖翎色青黑,似乌鸦毛,俗因称蓝翎为老鸹翎,含轻视意。
“老鸹翎”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老鸹翎”是清代官员冠饰中“蓝翎”的俗称。根据官阶不同:
部分来源(如)提到“老鸹翎”作为成语,形容老年人精神矍铄。但此解释与其他权威历史文献记载差异较大,可能为现代衍生义或误传,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建议进一步查阅清代典章制度文献或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以确认具体用法。
《老鸹翎》是一个常用的汉语词汇,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状态,意为“呆头呆脑,愚笨而且迟钝”。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做事迟缓,思维迟钝,缺乏敏捷和智慧。该词带有一定的贬义。
《老鸹翎》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老(⺾+老):部首⺾,总笔画6
鸹(鸟+卦):部首鸟,总笔画16
翎(習):部首羽,总笔画10
《老鸹翎》一词的来源比较模糊,具体出处和文献证据尚未找到。根据语境推测,可能是民间口头传承的俗语或俚语。可能是根据老鸹的形象,结合翎毛等特征,用来形容某人迟钝、愚笨的样子。
《老鸹翎》的繁体字为「老鷇翎」。
古时候汉字写《老鸹翎》时可能有些变化,但由于未找到确切的古代文献资料,无法提供确切的古代写法。
以下是几个使用《老鸹翎》的例句:
1. 他平常行动迟缓,思维也很老鸹翎。
2.这个学生学习慢吞吞的,真是太老鸹翎了。
3.那个员工动作慢吞吞,做事老鸹翎,被领导批评了。
与《老鸹翎》相关的组词如下:
1. 老眼昏花
2. 鸹脖子
3. 翎毛
与《老鸹翎》意思相近的词汇有:
1. 愚钝
2. 迟钝
3. 笨拙
与《老鸹翎》意思相反的词汇有:
1. 超凡入圣
2. 智慧灵活
3. 聪明敏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