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的意思、未成年人的详细解释
未成年人的解释
法律上指未达到成年年龄的人。在我国指18周岁以下的人。
词语分解
- 未的解释 未 è 不,不曾,没有:未必。未曾(唍 )。未来。未尝。未竟(没有完成的)。未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 用于记时:未时(下午一点至三点)。 放在句末,表示疑问:“君除
- 人的解释 人 é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己我 笔画数:; 部首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中国法律,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法律定义
-
年龄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未成年人指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这一标准与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一致。
-
民事行为能力划分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下;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至18周岁(需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追认民事行为);
- 例外情况:16周岁以上且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法律保护与限制
- 保护范围:包括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等,涵盖所有未满18周岁的公民,无论性别、健康状况或社会背景。
- 特殊规定:在刑事责任领域,16周岁以上需承担完全刑事责任,14-16周岁仅对特定严重犯罪担责。
三、相关法律依据
-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未成年人定义及权益保障;
- 《民法典》:规定民事行为能力年龄节点及例外情形。
四、补充说明
- 成年标准:18周岁为法定成年年龄,但古代文化中曾有“及冠礼”“及笄礼”等成年仪式;
- 细分群体:未成年人可进一步分为婴儿、幼儿、儿童、青少年等阶段。
以上信息综合了多部法律条款和权威解释,如需完整条文,可参考《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民法典》相关章节。
网络扩展解释二
未成年人的意义
《未成年人》是指年龄未满18周岁的个体,根据法律规定,他们在法律和社会的保护下,享有一定的特权和权益。
拆分部首和笔画
《未成年人》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未”和“人”,其中“未”是左边的部首,表示未满或未到;“人”是右边的部首,表示人类。该词的总笔画数为10画。
来源和繁体
《未成年人》一词的来源于汉语,它是在我国立法过程中形成的法律术语。在繁体字中,这个词的写法为「未成年人」。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不同于现代字形,所以《未成年人》在古时候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古代曾有类似概念的词汇如“童蒙”、“童子”等。
例句
1.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2. 根据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应当接受义务教育。
组词
青少年、少年犯、未成年团体、青少年问题。
近义词
未成人、未成年、青少年。
反义词
成年人、成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