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正道。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岂復知孝悌之原,忠正之直,纲纪之化,本途之归哉?”
(2).自身的前途。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惟言六道轮迴,不烦遣送,皆各随平生之善恶,如水之流湿,火之就燥,气类相感,自得本途。”
“本途”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běn tú,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正道
指正确的道路或方向,常与价值观、道德准则相关。例如:
“技术理性的缺陷在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背离,克服这一缺陷的根本途径在于把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统一起来。”
自身的前途
指个人或事物发展的未来方向或目标。例如:
“皆各随平生之善恶,如水之流湿,火之就燥,气类相感,自得本途。”(出自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汉代王符《潜夫论·贤难》:
“岂復知孝悌之原,忠正之直,纲纪之化,本途之归哉?”
此处的“本途”强调遵循正统的道德规范。
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自得本途”则比喻人的命运与自身行为紧密关联。
如需更深入的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或在线平台(如查字典、沪江词典)。
《本途》是一个成语,意指自己的本分职责和道路。它强调一个人应该坚守自己的职责和信念,不被外界干扰或迷惑。
《本途》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和足(zú)。它的总笔画数是8画。
《本途》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周易·系辞上篇》。在这篇文章中,“自本途”一词被用来指代人的职责以及面对变化时的选择。
《本途》的繁体字是「本途」。
在古代的汉字书写中,本途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例如,可以使用「本途」这种古风的写法。
他始终坚守自己的本途,不受诱惑。
本谨、本位、本性、途径、途穷。
本份、本职、本分。
岔途、迷途、离途。
【别人正在浏览】